今年以来,IPO批文发放节奏明显加快。IPO公司从提交注册到获得注册批文的平均时间为15天,而去年同期注册生效的企业,即使剔除期间排队百天以上的企业,平均耗时也达到43天。
IPO批文发放节奏的加快是值得肯定的。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新股发审效率,有利于消除IPO公司提交注册申请后长期等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让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不过,从今年IPO公司的发审环节来看,提速的不仅是IPO批文的发放节奏,IPO公司过会后提交注册申请的进程也大幅加快,二者之间的间隔甚至缩短到了两三天。如果说IPO批文发放节奏的加快值得肯定,那么IPO企业过会后提交注册申请进程的加快就值得商榷了。
当然,笔者并不赞成IPO公司过会后长时间不提交注册申请。既然已通过审核,就应按流程进入提交注册环节。如果过会后发现新问题,应主动撤回申请,终止流程,而不是长期等待。这种等待会让人感觉发审效率不高,这种做法是不值得肯定的。
但IPO公司过会后快速提交注册申请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因为这不利于对过会的IPO公司进行公示,不利于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不利于对IPO审核环节的监督,最终不利于对IPO公司的质量从严把关。
IPO公司从提交申请到上会期间虽接受社会监督,但因数量较多且未过会时市场关注度低,导致市场重视程度不足。而过会后,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投资者会开始关注并决定是否投资。因此,过会后的IPO公司应留出必要时间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不宜过快提交注册申请。
一方面,通过这种“公示”,有可能发现IPO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也能鞭策发审委员们在审核IPO公司时更加尽职尽责,而不是敷衍了事地走过场。因此,这种“公示”对于提高IPO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把好股市的“入口关”,为下一步的IPO注册做好准备,使注册工作更有针对性。
当然,IPO公司过会后的“公示期”不宜过长,以一个月为限即可。这样既不会对新股发审效率造成太大影响,又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更好地把守IPO的“入口关”。回顾IPO审核历史,过会后一个月内提交注册申请已算较快的节奏,不少公司过会后百余天都提交不了注册申请,甚至有的等了一年才获得提交注册申请的机会。(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