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手机“哭穷” 结果出人意料
2025年02月07日 08:56
作者: 宋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苦恼于大数据杀熟的年轻人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一觉醒来,大数据仿佛“天塌”了,没想到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了。

  “现在东西可真是太贵了,我只想买一分钱的奶茶、一分钱的衣服、一分钱的火锅,还有一分钱的辣条。”

  “不去了,机票涨那么多,真是辜负了我那么信任你,天天查看,结果越看越涨。航空公司,我劝你们最好识相点,把价格降下来,再涨价我就通通卸载你们的APP。”

  有人将上述文案复制到社交平台评论区,试图给手机“洗脑”,立“贫穷人设”。有人对着手机说“太贵了”,认为这样做推送的商品价格可能会便宜……

给手机“洗脑”

  如果我们一直使用一款软件消费,可能它就会识别你为“老用户”,随后会把价格稍微往上抬一点,这就是俗称的“大数据杀熟”。

  记者近期在某电商平台投诉上搜索“大数据杀熟”关键词后发现,相关投诉有8306条,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购物两方面。

  比如,有消费者反映,他与3位朋友一同浏览同一件商品时,发现作为老用户的他看到的价格比3位朋友的价格高出5倍;还有消费者反映,同一时间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查看同款商品,发现价格存在差异;此外,还有消费者发现,机票价格在购买前会上涨,而购买后则会下跌……

  不过,这届网友可没坐以待毙,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大方分享起“反向驯化”大数据的四大妙招,可谓是开启了一场精彩的正面 “智斗”。

  第一招是“绿茶大法”。比如:夸外卖A平台经济实惠,吐槽外卖B平台价格高;说B平台送货慢,A平台效率高。这样外卖平台会立即发放专属优惠券稳定客户。

  第二招是“狡兔三窟”。出门打车,多平台同时打开使用,不仅能互相比价,而且叫车更快,还能拿到更多优惠券。

  第三招是“金蝉脱壳”。网购时不要在首页推荐上消费,要习惯精准关键词搜索。

  第四招是“以假乱真”。可以时常向朋友吐槽某个软件不好用,质量差,然后反手给一星差评再卸载。重装后大数据会把你定义为流失客户,再登录时会给你送福利试图把你留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攻略”,手机打开某购物软件后,对着手机喊:“我要买手机壳,我太穷了,没钱了,太贵了,买不起……”大约重复了8遍后,记者发现,平台原本推荐的是比较贵的手机壳,反向“驯化”后改为推荐标价5元的手机壳。

  此外,记者在外出打车时发现,如果同时打开两个出行软件并发送相同的订单需求,叫车的响应速度的确会有所提高。虽然网友提供的这些招数并非百分百有效,但它们确实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主动应对“大数据杀熟”的思路。

图片

  “哭穷”后出现5元手机壳本刊记者宋杰I摄

多部门剑指算法滥用

  “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 等问题频现,让不少消费者深感被平台无形操控,权益受损。

  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对这一乱象吹响整治号角。

  以上海为例,通过网民举报线索以及前期的巡查发现,部分属地网站平台存在诸如算法公示不规范、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不力等违规问题。

  2024 年12月底,上海市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为100余家网站平台相关负责人开展行政指导和“普法”培训,让法治理念深入到算法应用的一线环节,为后续的规范治理打下基础。

  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算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强调其并非只是单纯的技术和程序问题,实则体现着企业的价值选择与社会责任,可谓一语中的。这提醒众多网络平台,在运用算法追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坚守法律底线。

  从现场下发的《算法治理专项行动企业自查问题清单》中能看到,电商购物、生活服务类平台利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时,针对相同商品对不同用户不合理地提供差异化价格的 “大数据杀熟” 行为被着重提及。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峥律师认为,价格歧视致使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掏腰包,承受经济损失不说,还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让品牌好感与忠诚度大打折扣,而举证的艰难又让消费者在维权时陷入被动,这一系列问题凸显出当下算法应用失范对消费市场的恶劣影响。

  不过,好在法律为消费者撑起了 “保护伞”。正如曾峥所言,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价格法,再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都为遭遇“大数据杀熟”等算法侵权行为的消费者提供了相应的维权途径,让他们在面对不公时有处可诉、有法可依。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对着手机“哭穷”,结果出人意料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