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饱满 部分已至2028年 低价船舶订单今年底将基本出清
2024年12月01日 00:33
作者: 李贝贝
来源: 华夏时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600150_0

  11月29日,中国船舶召开三季度业绩线上说明会,投资者就“南北船”重组进度及影响、三季度末合同负债增加、产能扩张规划等多个方面展开提问。

  根据中国船舶此前披露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下滑57.26%及11.35%。对此,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卫东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这主要是上年同期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若剔除该事项的影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30.7%、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8.42%。

  据施卫东介绍,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其还透露,目前公司2021年上半年前相对低价的船舶订单正处于逐渐交付出清过程之中,到今年底将基本出清。

  同时,施卫东向记者强调,当前船舶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目前来看,船舶工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低价船舶订单逐渐交付出清

  根据中国船舶于10月30日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52亿元,同比增长5.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8亿元,同比下降57.26%;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1亿元,同比下降11.35%。

  在11月29日举行的线上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卫东向记者解释说,这主要是上年同期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若剔除该事项的影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30.7%、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8.42%”。记者看到,中国船舶三季度报告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是由于上年同期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19.87亿元。

  对于公司三季度末合同负债较二季度末增加40亿元的问题,施卫东认为,这是由于合同负债金额基数较大,“单季度的小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合同负债的增减变动,不仅与公司的经营接单情况相关,也受节点收款、船舶交付等因素影响。

  据施卫东介绍,从单季度生效订单情况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承接合同金额略高于上年同期。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值得注意的是,施卫东透露,目前公司2021年上半年前相对低价的船舶订单正处于逐渐交付出清过程之中,到今年底将基本出清。

  “南北船”千亿级合并的进展及影响、同业竞争等问题,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据公开信息,中国船舶于今年9月19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本次重组项目正在推进当中。

  施卫东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下属有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如果顺利与中国重工重组合并后,公司造船能力将占中国船舶集团较大比例”。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陶健认为,本次交易将有效推动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船海业务的专业化、体系化、协调化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下属骨干船厂已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与产品,本次重组将统筹优化骨干船厂产业发展布局,深化核心技术资源整合,充分释放各大船厂在各自优势船型领域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推动‘中国船舶’标准走向世界,”陶伟强调:“本次交易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规范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之间的同业竞争。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

  当前船舶行业处于景气周期

  对于《华夏时报》记者及投资者提出的船舶业后续发展、行业周期动态等问题,管理层显得信心十足。

  “当前船舶行业处于景气周期。”施卫东向记者表示。在对另一位投资者的回复中,施卫东称,目前来看,船舶工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同时,施卫东还称,当前国内船舶制造业的总装建造能力充足,国产化配套率也持续提高,三大主流船型的国产化配套率较高,对于依赖海外进口的少数配套设备也在加快国产化进程。

  “船舶工业周期属性明显,新造船需求与前端海运贸易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亦受产能供给、船龄结构、环保政策、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施卫东认为,中国船舶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在研发、人才、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公司船海业务产品面向全球航运市场。2024年以来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地位,紧扣市场脉搏,把握船舶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中高端船型批量化订单承接。”陶健表示。

  据其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855.77万载重吨/684.25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38.21%;修船业务承接190艘/11.74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11.79亿元;

  新接船舶订单中,主要有油船35艘,散货船31艘,液化气船18艘,PCTC船14艘,集装箱船10艘;绿色船型占比超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批量化订单占比超70%。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有关情况对公司出口业务目前暂无影响。

  “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较为饱满,公司将根据经营生产实际,进一步挖掘产能利用率。”陶健进一步强调,在未来经营策略上,中国船舶将根据产能布局和发展规划,充分研判国际船海市场形势,更好把握中高端、绿色船型更新及细分船型市场轮动的订单需求,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航运船企、能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战略合作,做精做优品牌船型,争取批量化优质订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饱满,部分已至2028年,低价船舶订单今年底将基本出清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