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 与发达经济体QE截然不同
2024年04月25日 09: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期市场热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相关话题,财政部公开发文表态支持,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文章提及,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同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金融时报》记者问的文章中指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根据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禁止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但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举是财政与货币金融协调的重要方式,主要是财政部门增加国债供给,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而非直接购买。一是通过发行国债增加金融市场国债投资标的,升级货币调控框架。二是可以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提高中央债务占比,降低利率成本、拉长周期,降低债务风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央行实施购买国债可能主要是维护资金面平稳运行。预计央行购债可能和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的时段重合,实现货币和财政两个渠道的流动性释放,并缓解政府债供给高峰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市场的冲击。

  降低银行购债压力或是重要考量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告诉记者,财政部的表态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央行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债,可以发挥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功能,不存在法律障碍;二是央行进入市场大量购买国债以发挥所谓QE功能,并不是宏观政策的初衷和目标。

  对于第二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曾向记者解释,无论是通过降准、MLF等现有货币政策工具,还是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扩大货币供应量,只要规模适度,与经济增速和目标物价水平基本匹配,都属于正常的货币政策操作,无需贴上“量化宽松”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标签。

  降低商业银行的购债压力可能是此举背后的重要考量。连平坦言,随着国债发行需求增加,作为购债主体的银行需要应对持续增长的各种贷款需求,购债能力逐渐受到制约;而准备金率亦已持续下调到不高的水平,未来有下调空间,但下调空间已经不大;央行作为功能独特的有能力的主体,适当增加国债购买是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国债市场的发展与稳定。

  连平还指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目前事实上已经存在,只是一直以来没有特别注意发挥其相关功能。未来这项功能的使用将进一步丰富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有助于增强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政策调控功能。此次财政部表态,有助于消除有关政策上和观念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下一步央行可能会根据流动性情况和宏观政策的需要随时进行操作。

  事实上,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多次尝试国债买卖操作。例如,1996年,央行面向14家商业银行购买29亿元国债以投放基础货币。再如,2002—2003年,央行通过买卖国债调节流动性。又如,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成立中投公司,其中向农行定向发行1.35万亿元特别国债,央行利用卖汇获得的1.35万亿元人民币向农行购买了等值的特别国债。

  明明还告诉记者,当下我国经济面临私人部门需求不足而地方债务压力已高等问题,中央加杠杆势在必行,而今年财政部已明确将发行万亿级别的特别国债。然而中央财政扩张会存在一些市场影响。

  明明分析,一方面,政府债发行多增势必抬升国债利率,加大中央付息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债融资挤压私人部门融资空间,企业债发行空间可能会受限。若央行选择在二级市场购债,一方面缓解了国债大量发行所导致的发行利率上行、挤压信用债发行空间等问题,另一方面也透过财政支出的形式宽幅释放了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实现了支持作用。

  不过,罗志恒认为,即使没有特别国债,我国近年来赤字主要在中央,因此普通国债规模逐步增加,也有必要更好地实现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债有利于政策效率的提高,即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和货币政策的“精准有效”。

  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对于市场上对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的一些误解,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有所澄清。他明确,此举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上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及,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

  他还强调,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不久前在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对此也有解读。王家强表示,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这是当代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操作,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国债来调节流动性,达到影响国债收益率的目的,这是很正常的操作,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重要手段。

  王家强指出,QE有一定环境条件,欧美国家实施QE的前提是零利率政策,社会陷入“流动性陷阱”,这种背景下央行没有其他操作工具,只好推行量化宽松,并且它们的量化宽松有比较大的规模,定期化、定量化地持续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这是非常规操作。

  “我们不能轻易说现在要做量化宽松。特别是结合当前中国的环境来看,利率还是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7天逆回购、1年期MLF利率在1.8%—2.5%,离零利率还有很大距离,我们的利率还是属于‘退可守、进可攻’的水平,不能随意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王家强说。

  他进一步指出,增加央行购买国债这一操作工具,也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在投放流动性方面有一定优势,比如能够提升资金投放灵活度,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决定是否进行现券买卖来调节数量和价格,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运行。

  王家强还补充,此举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国债是信用等级比较高的资产,它的收益率是市场的一个定价锚,对债券、基金等各类资产价格有影响。如果央行进一步扩展国债购买工具,可以提升整个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 与发达经济体QE截然不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