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乍一看很平常的公告里,中科云网(002306.SZ)放出了一个极可能令公司彻底改变的信息。
1月1日晚,中科云网发布了一份《关于签署光伏项目合作意向书的公告》,其中提及中科云网在江苏盐城地区通过配套产业落地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获得1GW光伏项目备案,并在2025年度实施该项目。在中科云网以往的公告中,并未提及公司将在盐城地区启动这样一个项目。“目前项目还在推进,还没到需要信息披露的阶段。”中科云网工作人员如此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于公告中提及的1GW光伏项目是什么概念,《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江苏区域内多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了解到,如果真有一个1GW的光伏电站项目,那么将意味着25亿—30亿元的投资规模,每年数以亿计的净利润。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科云网的营业收入为1.11亿元,净利润亏损3858万元,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651.3万元,公司的净资产为315.9万元。
不过,受上述利好消息影响,1月2日,中科云网开盘后就迅速封了涨停板。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告中,中科云网对这个尚未实施的项目用了“将会获得备案”的描述,但并未对项目细节及其风险给予具体说明。
突然“掉”下来一个大项目
1月1日晚,中科云网发布《关于签署光伏项目合作意向书的公告》公告称,2024年12月30日,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就盐城光伏项目1GW组件招采事宜进行意向合作。该合同为合作意向书,暂不涉及具体金额。
《合作意向书》的主要内容为:1,中科云网在江苏盐城地区通过配套产业落地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获得1GW光伏项目备案,并在2025年度实施该项目。经双方友好协商,双方按照“诚信合作、依法合规、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中科云网将会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作为该项目总包方参与项目实施;2,双方约定,乙江苏省电力设计院若承接该项目的EPC总承包业务,在合法合规、市场同等、技术性能得到保证条件下,优先招采中科云网组件产品。
“从公告内容来看,这个光伏项目是作为一个配套的资源获得的。也就是说公司应该有其他的产业在当地投资落地,当地政府按照当地的政策给予了光伏项目的配额。”长三角某光伏企业的资深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1GW光伏备案相当于就是拿到了1GW项目开发指标,这个是很值钱的。”江苏某光伏企业的一位中层干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告中的1GW备案应该是指光伏电站,1GW是1000MW,也就是10亿瓦。按投资规模算,1瓦按2.5元—3元来预计,1GW的项目意味着25亿到30亿元的投资规模。利润一般是几毛钱一瓦,意味着一年上亿元的净利润。“不过这种项目应该是很难拿到的,因为很多企业都会盯着。”他说。
“按照我了解到的情况,应该是光伏电站项目。”中科云网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与《华夏时报》记者沟通时表示。对于连年亏损的中科云网来说,这个项目如果顺利落地,将彻底改变公司的面貌。
项目还在推进中
中科云网原名为湘鄂情,其创始人孟凯曾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并在多次转型失败后从公司出局。2018年后,中科云网的新实控人陈继带着公司继续尝试转型,并涉足多个行业。2022年底,中科云网宣布向新能源光伏业务战略转型。
2022年12月,中科云网在江苏省高邮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中科云网(高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进军N型高效晶硅电池片领域。公开资料显示,中科云网在高邮市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中,首批设备已于2023年10月28日进场。
2024年12月17日晚,中科云网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中标浪潮集团下属企业硅太阳能电池片采购项目所涉电池片数量约1.1亿片,已实际交付6811.55万片。
除了电池片以外,中科云网也在扩充自己的组件产能。2024年10月18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与苏州潞能签署了《光伏组件产线租赁合作协议》,约定苏州潞能将两条光伏组件生产线(产能:1GW/年)及附属的厂房、仓库等出租给中科云网使用。
不过,光伏方向上的转型在最新公告发出前并未让公司脱离困境。截至2024年三季报,中科云网的营业收入为1.11亿元,净利润亏损3858万元,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651.3万元,公司的净资产为315.9万元。但如果最新公告中的项目真的落地,那么公司的状况就不一样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这期公告之前,中科云网并未提及过公司有在盐城开拓新业务。那么,公司为何能“通过配套产业落地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呢”?公司目前的资金实力又如何支撑相关投资呢?
“这个事还在推进中,目前还没有达到强制披露的要求。如果达到相关要求的话我们会及时披露的。”中科云网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对于预测性信息披露,应当对影响该预测实现的重要因素进行充分风险提示,尤其对于已经造成股价波动的预测性信息,要对预测性信息的前提的合理性作出说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预测性信息所依据的前提发生重大变化时,上市公司有及时履行更正义务。”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鹏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