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优酷播出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三集,少女温悦坐在树下饥寒交迫,远处漫天飘雪、枯木林立,一片萧瑟凄凉景象;第五集片尾,落日余晖中,主人公温悦和赵不尤漫步湖边,芦苇飘摇,金色天空低垂,意境悠远。
这些画面并非取景于现实,而是在周庄数字梦工厂的数字影棚内拍摄。去年《清明上河图密码》开机时,第一财经曾前往周庄探班,了解到该剧有多个场景将采用虚拟拍摄技术完成,其中就包括如今呈现的树下雪景和白马送行,该剧也是已播国产剧中,虚拟拍摄场景最多的剧集。
过去,类似场景通常会采用实景拍摄或是棚拍加绿幕的方式实现,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使用实景可以让画面更真实,有代入感,但对剧组而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资金用于找景、差旅、运输道具、等待光线变化等事宜上;使用棚拍加绿幕令拍摄更灵活,但这意味着演员需要在绿幕前表演,缺乏情境,另一方面,后期特效费时费力,呈现效果与想象可能会有一定落差。
在理想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中,虚拟拍摄能够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综合实景和棚拍的优势,既能为剧组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剧体验。在海外流媒体平台,虚拟拍摄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科幻剧集《曼达洛人》采用的正是这项技术。
2019年左右,国内视频平台开始布局虚拟拍摄。作为最早跟进虚拍技术的平台之一,阿里大文娱打造的虚拍方案经历了数轮技术迭代,从解决窗景、车景等远景拍摄,到今天可以在科幻、奇幻等不同类型的剧集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12月上旬,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优酷古装仙侠剧《师兄太稳健》的虚拟拍摄现场,实地了解虚拟拍摄的工作流程。从现场的导演监视器中可以看到,漫天雪花飘落,一棵枯树伫立在崖顶,与远处起伏的山峦一同勾勒出苍茫凛冽的冬日景观,树下,演员正在酝酿一场久别重逢的戏。
现实中,除了演员,一棵枯树和几个石墩,一切都只存在于一面10米高的巨型弧状LED屏里。屏幕中作为背景的特效画面并非静止图像,而是可以变幻不同角度、景别的3D空间,可以将之想象成为游戏中的“开放世界”,它可以根据主创需要实时变化,与前景交互,跟随摄影机运动轨迹和速度调整远近大小。
如此一来,屏幕取代了绿幕,部分后期制作流程前置,取景框中,虚实边界消失,演员、置景和虚拟场景融为一体。
屏幕取代绿幕,所见即所得
抵达横店时,室外正下着小雨,摄影棚内温度适中,演员于毅正在准备一场需要半裸上身的戏。如果这场戏在真正的雪山悬崖取景,演员和整个剧组都得经受零下几十度的风雪考验。
让演员在更舒适的环境中表演并不是虚拟拍摄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演员可以不用再对着绿幕比手划脚,通过调动想象力的方式进入角色,在虚拟拍摄创造的拟真情境中,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给出更准确的表演,进而将情绪传递给观众,让观众相信这个世界真实存在。
监视器前,《师兄太稳健》导演何澍培和总制片人王平正在交流拍摄细节,二人在影视行业皆有多年经验,虚拟拍摄对他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行,何澍培曾在TVB担任导演,近年执导的《独孤天下》《护心》多部古装剧在内地热播。此次正在拍摄中的《师兄太稳健》改编自小说《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这是一部洪荒仙侠题材喜剧,讲述的是东方奇幻故事。这意味着,创作者需要搭建一套宏大的视觉体系,匹配小说中穿越古今,上天入海的世界观。
在《白夜追凶》《庭外》等悬疑剧中担任制片人的王平,此前在参与剧版《异人之下》开发工作时接触到虚拟拍摄技术。当时,这项技术仅在少数剧集中应用,即便是影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对它还很陌生。关于虚拟拍摄,究竟能给剧组省钱,还是亏钱,结论不一。
王平向第一财经坦言,此前她的确听到过业内吐槽的声音,称虚拟拍摄“后期花的钱比前期省的钱还要多”。另一方面,《师兄太稳健》需要大量视觉奇观,从天宫到龙宫,全部棚拍搭景不现实,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实现最佳效果是制片人的职责之一,虚拟拍摄的出现,向她提供了方向。
针对项目的特殊性,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团队拿出了可视化方案,让创作者看到文字如何转化为图片、分镜、可拍摄的三维场景。虚拍测试的呈现效果,让王平和何澍培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有了信心。目前,《师兄太稳健》采用双棚同时虚拟拍摄的方式推进。据了解,全剧包括凌霄殿、水下龙宫等19个场景将通过虚拟拍摄完成,近40%的虚拍占比,为目前国内影视行业虚拍应用占比最高的剧集。
节约资源,拓展想象边界
接受采访时,王平滔滔不绝,呼吁更多创作者拥抱虚拟拍摄技术。在她看来,这项技术能够带来切实的变革,对平台、片方、观众和行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虚拟拍摄的规模化应用,避免了资源浪费。王平说,比如山顶雪景这场戏,如果用传统方式置景,要搭一个600平米的实景,道具雪的消耗最少要15吨,现在2吨左右就够了,“过去剧组想要置雪景,一般地面上的雪都会使用硫酸镁这种材料,无论质感还是脚踩上去的声音,都更贴近真实的雪,它的缺点是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用了虚拍,我们就有充足的预算去用更环保的雪。”
“山顶雪景这场戏,按照传统拍摄流程至少要三天,现在一天就可以搞定。”王平告诉第一财经,虚拍为剧组节省了成本,“今天在屏幕里看到的远山和云,以前都是绿幕,后期还要花一笔钱来做特效。过去,我们搭景、挂幕、造雪、拆景、运输、人工、清除垃圾都要花钱,这是很大的成本,现在都不需要了。”
再如凌霄殿场景,如果在横店找取景地,观感不会太好,这不是一个存在于现实的建筑,王平说,“如果全部通过搭景来解决的话,也要上百位木匠、瓦匠师傅至少一个月才能完成,木材的使用至少在500立方以上。但因为虚拟拍摄,这个场景只需要做两根六七米高的宫殿的柱子作为前景就可以了,整个场景的置景费最少要节省50万左右。”
作为创作者,王平曾经会自动屏蔽一些题材,比如科幻,总觉得景不行,拍不好:“虚拍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拓展题材类型和想象边界,以前清单上删掉的,现在可以考虑加回来。”比如仙侠类型,虚拍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奇观的冲击。
王平透露,《师兄太稳健》第二季的故事已经在创作当中:“我们原先不敢想的场景,名场面,今天都可以肆意想象。而且我们第一季用到的数字资产在第二季可以重复使用,这对整个创作的推进,想象力的延伸是不可估量的。”
习惯传统影视制作流程,信任新技术并不容易,在王平看来,身为创作者,走在故事的前端,可能需要比拍摄和制作的人更早了解虚拍的价值,知道创意可以抵达怎样的边界。
技术服务于艺术
在拍摄现场的一间机房里,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几位数字影像工程师正通过耳机接收导演和数字化制作总监的指令,实时操作计算机切换虚拟拍摄场景。作为影视行业的新工种,他们负责包括虚拟拍摄在内的数字化制作的开发支持,帮助剧组实时解决技术问题。
第一财经了解到,《师兄太稳健》数字化制作总监郎君在深度参与虚拟拍摄之前,更多在项目中担任视效总监一职,对后期制作负责。而今,郎君需要剧组筹备初期就介入项目,参与创意设计,判断哪些场景适合虚拍,哪些可以用后期特效,根据剧组需求设计数字资产。整个项目拍摄过程中,数字化制作团队进驻现场,与导演、美术、置景、灯光、摄影等多部门协同,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创作需求。
虚拟拍摄能够帮助剧组提升拍摄效率,提高视效质量,但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如何真正做到虚实融合,考验团队软硬件的能力。它涉及到算法、数字资产、LED屏幕、跟踪系统、灯光匹配系统等多个环节,如果屏幕的亮度、灯光匹配程度等没有做到“虚实校准”,那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就会显得虚假,抠图感严重。所谓虚实校准,是虚拟拍摄难而耗时的一环,校准是否精准决定着最终效果能否逼近真实,肉眼无法分辨。在软件上,阿里大文娱在虚实校准方面做了大量的自研算法投入,将效率提升近百倍。
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介绍,阿里大文娱已深度参与了8部S级剧集和1部院线电影的虚拟拍摄。“我们的数字资产开始部件化,比如你看到的场景是由无数部件组成的,可以将它们想象成积木,比如窗、门、墙、房子都是一个结构,拼装起来,这些模块可以运用到其他项目,但不会让观众感觉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它能够高效地利于创作,同时又能节约大量成本。”
工夫影业总经理,《清明上河图密码》联合出品人、总监制陶昆此前在采访中提到,有一场戏需要呈现近景树叶繁茂、远景层峦叠翠的感觉,当时正值冬天,实景地效果很不理想,虚拍团队经过评估后选择数字资产库里的相似场景,快速搭建出了所需场景。
虚拍技术正在迅速迭代,在包括《清明上河图密码》《师兄太稳健》等多个项目中得到较大比例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合所有类型的项目。
许佳向第一财经表示,在一个项目中,虚拍占比并非越高越好,关键还是适合:“比如40%的占比,是因为剧组有40%的问题需要虚拍去解决。我们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理解主创想表达的内容,发挥技术的优势,用整体的解决方案去满足剧组的需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