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指数最多能容纳多少只挂钩基金?
沪深300给出答案:223只(各类份额分开计算),而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上升。11月27日,三只沪深300指增公告成立,管理人分别是国联基金、贝莱德基金、富安达基金。
最近两年,指数基金新发端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厂发ETF,小厂发指增。据了解,ETF仅搭建全产品线系统便要千万级别投入,有公司测算1000亿规模是盈亏平衡点。相对而言,指数增强是条投入低、且能跑出差异的产品线。
三只沪深300指增成立
11月27日,三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公告成立:国联沪深300指增、富安达沪深300指增、贝莱德沪深300指增。
其中,国联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首募规模3.08亿元,有效认购3111户,募资期为11月4日至11月22日。费率结构为:管理费0.8%+托管费0.15%;
富安达沪深300指增首募规模2.66亿,有效认购1816户,募资期为11月11日至11月22日。费率结构为:管理费0.7%+托管费0.1%;
贝莱德沪深300指增首募规模6.69亿元,有效认购7036 户,募资期11月4日至11月22日。费率结构为:管理费0.8%+托管费0.15%。
至此,沪深300指增产品扩容至60只,而这一数字或还将上升。证监会官网显示,最近一个月,鹏华、博道也提交了沪深300指增的成立申请,目前还在等待监管审批。
与沪深300ETF竞争格局相似,沪深300指增规模也分化明显,且头部公募占优。
目前,全市场共有60只沪深300指增,合计规模583亿元。但规模两端差距明显,富国沪深300指增、兴全沪深300指增、景顺长城沪深300指增规模分别为103亿元、81亿元、48亿元,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有23只沪深300指增规模在2亿元以下,管理人以中小公募为主。
指增成“指减”,为何跟不上行情反弹?
所谓指数增强基金,通常是不低于80%仓位跟踪指数,做Beta;不多于20%仓位用量化/主观增强策略,做Alpha。管理人通常会说,指增在涨的时候能多涨一点,跌的时候能少跌一点。
的确如此,据记者统计,85%的沪深300指增成立以来的收益跑赢了指数及业绩比较基准。不过,在本轮行情中,指增却批量做成了“指减”。
9月24日以来,沪深300指数涨21.61%,而沪深300指增平均收益为16.29%。
仅两只跑赢沪深300指数和业绩比较基准,其余有业绩展示的55只涨幅都落后于指数,其中表现最差的9月24日以来,涨幅仅有4.37%。
为何指增在这轮强Beta行情下,批量跑输?中金财富分析了四点原因:
一是,成分股中,只有少数股票能跑赢指数,量化模型预测的偏差被大幅放大。
二是,市场风格反复切换,波动率陡增,公募量化这类换手率偏低频的策略难以跟上市场节奏,难以从日内交易中获得收益。
三是,被动策略为主导的增量资金持续流入,主导了市场风格,意味着策略一旦发生偏离,超额获取难度大概率会增加。
四是,机构资金“丧失定价权”,基于基本面的预测能力基本失效,而公募指增策略相对更偏向基本面因子。
除了策略层面,有公募人士表示,9月底市场大涨,净申购资金涌入,也冲淡了指增的部分收益。
搭ETF系统就要千万资金?中小公募发力指增
最近两年,指数基金新发端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厂发ETF,小厂发指增。
以沪深300为例,一组很明显的对比:2023年以来,沪深300指增新发6只,管理人是国泰君安资管、中信保诚、国联安、贝莱德、富安达、国联;同期,沪深300ETF新发5只,管理人是鹏华、富国、东财、招商、永赢。
ETF是贵族的游戏,两家头部ETF基金经理给记者大致估算,仅搭建ETF交易系统(全产品线),就耗资上千万元。
“初始业务投入(搭系统+人力成本)差不多1500万,按目前降费潮下0.15%管理费算,仅覆盖基建成本,管理规模至少就要100亿,还不包括做市等成本。”一位ETF基金经理估算。
对资源较少的中小公募而言,系统搭建已难负担,更不要提ETF后续高昂的募资、持营成本。
一家还未入局ETF的公募测算,综合各种费用,全产品线ETF发行规模要在1000亿以上,才能实现盈利。相较而言,指数增强是一条“平民化”的产品线,并且还能做出差异化超额。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