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3日,2024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暨安徽省100强企业论坛在合肥举办,重点探讨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会议期间,围绕政府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整体性视角、创新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未来产业相关产业链的招引和培育等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受访者供图)
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要从产业链体系化、更高层次创新的角度来看待,创新意味着导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企业要在产业链供应链角度明确自身定位,走专精特新道路。对于未来产业,地方政府要体系化考虑整体产业落地,在技术、资金、体制机制方面发挥作用,用宽容的环境鼓励创新,但最根本的是一批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科学家集合体,这是未来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力量。
重视存量产业的创新跃升
《21世纪》:从产业集聚到现在产业链式发展,各地都在开展强链补链工作,这需要具备对产业链怎样的视角和把握?
朱宏任:简单、低附加值的企业集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仅是企业集中在一起,还要有创新的驱动力和目标指引。从一般的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实际上已经有一个跃升。
去年,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就是强调创新,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各地比较关注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创新为路径,让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实现跃升,这可能是在推动新质生产力中需要高度重视和把握的。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要从单一项目、资金投入进一步升维,从产业链体系化、更高层次创新的角度来看待。并不是只有未来产业、颠覆性创新才是新质生产力,也需要用新的视角、思路看待传统产业,因地制宜非常重要。
《21世纪》:对长三角而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具体指什么?
朱宏任:对于传统产业需要着眼于创新,不断导入新技术、瞄准新未来,使这些产业站到新台阶,这样的过程不同于引进一个新项目、新设备,而在于通过新技术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从整个过程看,创新意味着把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导入其中,从专精特新路径到融入产业链,企业不断发展,最终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稳定可靠的位置,这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全并不是一家企业什么都自己做,而是对自己所处的产业链中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清晰的把握,让自己获得稳定可靠的供给。
因此,这次支持成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合肥)研究院的初衷,是让企业不仅从点滴技术把握自己的发展,也要把自身发展嵌入到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环境中,在更大的应用场景、更长的发展时空、更广的发展空间中发挥作用,让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技术前沿方向有一个更好的关联,增加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1世纪》:企业如何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寻求更好的发展?
朱宏任: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环境下,企业要更多考虑其发展路径,沿着专精特新方向往前走,不能只为赚钱不断换赛道。特别是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要坚持一个方向,并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才可能在这个方向有更好的发展。
如何把握专精特新的方向?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看,不仅要有人才、技术、市场,还需要关注企业未来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企业所在技术领域的整体趋势,进而判断随着进一步发展,企业能否持续站在技术、行业、产业的前端。
在充分了解整个产业链情况后,一旦选定,企业要适度在细分领域沿着比较专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企业管理要不断精益化,产品要特色化,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特殊需要。
不是招引龙头企业、大手笔投入就能发展好产业链
《21世纪》: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合肥逐渐发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上下游产业,这是如何形成的?
朱宏任:以往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先发国家具有技术优势,也带来制造规模,这些技术和规模是后发国家很长时间难以企及的。
由于新技术特别是新能源相关技术点的显现,中国设较早地进入这一领域探讨,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发挥了制度优势,制定了相关的产业政策并产生重要作用,加上市场、科研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这一产业迅速壮大。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案例看,政府确定了一个方向,引导企业往这个方向走,中央政府给出明确的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依据各自资源禀赋组织资源,引导企业走上了这条路。
合肥市政府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走在了许多城市的前面,但并不是“赌”的结果,而是冷静思考判断的结果,通过深入的科学方案制定,导入各方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摸清汽车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梳理需要导入的技术,然后组织力量做工作,形成了合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条。
《21世纪》:合肥的做法有何借鉴意义?如何怎样进一步发现产业链潜在机会?
朱宏任: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看,不是仅招引龙头企业,完成大手笔投入就能发展好一个产业链。合肥考虑的是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落地,明确对整车厂、零部件的要求,关注国内、国际领域的技术水平、未来市场。此外,合肥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整体来看,合肥在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先城市的过程中,重视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看问题,这是发现潜在机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长三角城市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多数企业要慎重进入未来产业赛道
《21世纪》:对一些未来产业而言,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瞄准当前龙头企业,但竞争激烈,如何看待这类“无中生有”的产业链招引和培育?
朱宏任:未来产业很诱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也有很大的挑战性。如果对某个未来产业没有充分把握或者充分试错,可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
在确定一个重要方向的时候,既要看到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要充分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失败。未来产业的发展,除了技术、资金、体制机制等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批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科学家集合体,持续不断地投入其中。
从企业层面来说,我建议多数企业要慎重进入未来产业赛道,少数企业本身技术方面有比较优势,或者熟悉新赛道且有持续投入的能力,可以选择这些赛道,这些企业将来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21世纪》:对各地发展未来产业,特别是政府方面可以做的事情,你有哪些建议?
朱宏任:我的建议是,各地要选择更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是对于从0到1的探索,需要有技术上的考量和储备,不只是引进一个科学家,而是要有一个体系化思维,关注新技术有没有可能成长为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二是要把握产业发展的风险,要关注一项技术是否具备转化的现实可能性。从优秀的科技成果到产业落地并不容易,会经历“死亡谷”,各地要对这个风险有充分把握。
此外,对未来产业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导入和投入,也要关注适应未来产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包括市场化的基金和资金。在各方面投入过程中,需要有宽容的环境允许失败,最终是为了鼓励大家进行创新,这是创造未来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