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出海来到了第三阶段,各行各业,所有的市场,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几乎都出现了出海热潮”,作为30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见证者和一线金融从业人员,渣打银行(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鲁静如此总结到。
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鲁静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分享了渣打银行在服务企业出海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企业出海来到第三阶段,真正的跨国企业不断涌现
21世纪:在企业出海方面,有哪些直接的感受?
鲁静:企业出海现在已经来到了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出海,以国企、央企为首。第二阶段以EPC、路桥建设等领域为主,主要涉及政府与政府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过程中也渐渐看到黑白家电逐渐开始出海。在第三阶段,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出海涌现,各行各业、所有的市场,几乎都出现了企业出海的热潮,不管是企业自愿还是被动的选择。
之前出海企业可以分两种,一种是international company(国际性企业),可以参照欧美企业的出海,以及三四十年前的日韩企业的出海。但在“大出海”时代,也就是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真正的跨国企业,不是international company,而是multinational company,全球经营,更加国际化、落地化,融入当地的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又反哺中国市场。
21世纪:在外商投资中国的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变化?
鲁静:改革开放初期,渣打银行更多的是被跨国企业需要。当时,中国是一个刚开放的、需要培育的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华经营的视角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进入第二阶段,开始经历腾笼换鸟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用“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继续保持在中国的销售、生产,已经无法达到早期的效果。当年在中国,叫做In China, for the world,在中国生产,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成本相对更低,企业完全可以出口到生产成本较高的市场上赚取差价。
但是,如今中国的劳动力已不在廉价,尤其是与东南亚的市场相比。In china for china,也就是:“在华生产,同时为了中国的市场”,成为了新的主题。新进的企业会更看重中国庞大的工程师团队,研究中国本身的市场特点。
实际上,美国市场之所以有强吸引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全球最大的、最有消费能力的单一市场。现在,中国正在形成这样的市场。消费信心一旦形成,很多中国企业以及外企都将提高信心与竞争力。所以,腾笼换鸟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自己,培育好中国这个市场,爱护好企业家,同时保护好招商引资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我们目前正在经历提高消费信心的过程,这需要时间。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1世纪:渣打中国是如何联动海内外的机构和业务来承接海内外投资者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
鲁静:跨境理财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对比全球其他的市场,基本上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对于分散风险和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会自然显现。渣打也对此推出了很多跨境理财的产品,为大量投资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2023年,渣打中国新增中国内地高净值客户人数及收入贡献均大幅增长。近一年内,我们分别在上海、北京增设优先私人理财中心,希望通过这样的部署能更好地夯实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服务,积极响应客户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在粤港澳大湾区,我们正在积极借助“跨境理财通”,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政策制度型开放机遇。作为跨境理财通的首批参与行,我们非常看好理财通对于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内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作用。自跨境理财通推出以来,渣打客户的反应相当踊跃,参与人数、汇划金额均在稳步增长,显示出大湾区居民对优质金融服务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强烈需求。
21世纪:你认为,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哪些创新?
鲁静:中国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更多是制度化的创新,同时也是系统化的创新。渣打从2012年第一个开始研究并发布人民币环球指数RGI,我们看到,2023年人民币环球指数环比增长了33%,今年一到七月份又增长了17%。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数的是平稳的,甚至相对陡峭的增长。
究其原因,人民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人民币越来越好用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本身在结算上就有中资出海、外资进口的市场,目前人民币结算的体量,与现在全球第一大贸易体的体量之间存在很大的水位差,它有自然的商业场景可以迎头赶上。
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大量的中资企业管理报表上的汇率波动也是有益的。在2023年中国双边结算中,人民币首次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比例超过50%。由于美元居高不下,实际上人民币作为主流货币之一,是相对便宜的,作为融资货币,自然会带来需求。此外,南向通、北向通使用人民币,以及大量的企业在海外用人民币发债,都有助于让人民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丰富,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