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被誉为“天路”,是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铁路修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建设者们不仅要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还要确保施工不会破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卢长德回忆说。他曾是青藏铁路第24标段的项目经理,该标段位于严重高寒的那曲市桑雄岭,海拔4650米,气候异常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让卢长德记忆犹新。“在24标段,建设者们将施工区域的草皮切成块,连同土壤一起移植到养护区,待路基成型后,再将草皮移植回边坡。同时,标段还与研究机构合作,采用高原适应性强的草籽进行高海拔人工种草试验,开展生态修复。”卢长德说,严格的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建设全程,除了施工前十分详细的环境保护规划外,施工过程中还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工程结束后还进行了生态恢复。
此外,施工方采取施工便道封闭式管理、利用工艺改变路基边坡坡度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占地。青藏铁路建设中,还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了迁徙通道。目前,青藏铁路沿线有26处52公里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迁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藏铁路已通车运营18年,各项环保举措不断升级。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运输计划科工程师张彩虹介绍,在废水治理方面,青藏集团公司结合新建项目统筹站区规划和城市规划,投资1818万元持续推动相关站区、段所污水排放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并网改造;在废气治理方面,提升燃煤锅炉源头治理水平,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结合路外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开展线路两侧防护栏内的塑料废弃物清查、排查铁路接触网挂轻飘浮物、清理废旧地膜等工作,每年开展危废培训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青藏铁路是一条生态线,也是一条幸福线。“在修建过程中,当地群众积极支持,参与修建也带动了他们增收。铁路通车运营后,更是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促进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张彩虹说,青藏铁路的建成,将西北的丝绸之路与西藏连接起来,成为新的黄金旅游热线,使西藏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车以来,青藏铁路将西藏市场与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紧紧连接在一起,降低了西藏生产生活资料成本,使高原广大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大批独具特色的高原产品借助青藏铁路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大量建筑材料以及生活日用品等物资进入西藏,既满足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