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被市政府列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项目,在72所重点治理学校中,已完成治理66所,全市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极大改善。
以北京市东城区一七一中学为例,针对上下学期间门前流线交织的问题,学校采用交通管控措施,修改门前车道渠化,在学校北门西侧、和平里北街道路南侧绿化带设置了长度6.5米的“开口”,使学校边上居民车辆能够直接进入主路,既解决了小区居民出行难,又缓解了校门口拥堵问题。
同时,为缓解学校门前交通秩序,学校将接送学生通学的大巴车停车位调整至东西两侧街区,采用远端停车与步行接驳结合的方式通学,避免大巴车在校门前长时间停靠造成交通拥堵。同时,交管部门沿学校两侧施划安心“通学路”,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此外,一七一中学将学校西门开放,分校门上下学,结合校内停车流线,引导骑车的学生从西门进出,不骑车的学生走原校门,实现人车分流。
据悉,自2018年以来,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市教委、市公安交管局、属地政府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综合施策,采取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多举措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交通综合治理模式,累计治理学校328所。
今年8月,北京市编制印发了《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共建共治工作指南与技术导则(试行)》,旨在解决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周边“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找谁治理”等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三个一”工作机制,即出台一份工作指南、制定一个技术导则、完善一套评估体系,使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慢下来、静下来、安全有序。
具体来看,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周边治理工作机制及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坚持“综治领导小组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属地政府推进落实”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以安全、有序为主要目标,以“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为治理标准,按照“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南的制定,切实压实了教育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各区和属地街乡镇在具体环节中各自的责任,助力推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
技术导则深入分析学校周边的拥堵成因,详细梳理了各责任单位的治理思路及措施,提供了一个翔实的治理策略库。各单位可以根据治理点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为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学校周边在上下学高峰期充分发挥警方、校方、保安、志愿者“四支队伍”的作用,疏导维护交通秩序;市交通部门持续开行通学车,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通学方式;学校周边停车位不足时,应与周边停车场沟通,采取共享停车、远端停车等形式接送学生,远端停车场距离校门100至500米,保障快速停车、便捷送学。
此外,评估体系提供了对治理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通过加强监管、宣传先进、约谈落后推动工作开展,形成工作闭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学校内部措施、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设施完善、文明出行、公众满意度调查六个维度。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月度抽查、季度评价、年度考核”的方式,对重点治理学校周边交通运行秩序和治理效果进行监测,督促各单位和部门推动治理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