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品、锂电池等优先试点!我国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2024年09月11日 10:27
作者: 刘兰兰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同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也批准发布了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该标准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图片

  优先在锂电池等11类产品上试点

  碳足迹是指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特定对象可以是个体、组织、国家、产品等。碳足迹可以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尝试将碳足迹管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其中产品碳足迹应用最为广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试点对象优先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纺织品、电子电器、轮胎、水泥、电解铝、尿素、磷铵、木制品等产品。试点申报及实施工作由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同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开展,试点期限3年。

  试点任务共八项,包括建立工作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管控等。

  其中,在强化质量管控方面,通知称,加强对认证活动和获证企业的跟踪指导,确保认证的有效性与公信力,严厉打击虚标产品碳足迹标识行为,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在丰富应用场景方面,通知表示,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有序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在消费品领域推广应用,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

  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国标获批

  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前提是有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4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如今,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已经出炉。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该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不仅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原则和量化方法等,为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开展产品碳足迹数据国际交流互认奠定了基础,还规定了鉴定性评审、产品碳足迹声明和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框架等内容,为各方实施和应用标准提供充分指引。

  该标准是如何量化一款产品的碳足迹呢?据介绍,第一步是确定产品系统及功能。第二步是确定产品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第三步则是确定产品碳足迹核算的边界,即一款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生产制造、交付运输,再到使用和生命末期,各个阶段里哪些环节和过程应该纳入考虑,哪些可以被排除在外,其取舍原则为:可舍弃产品碳足迹影响小于1%的环节,但舍弃环节总的影响不应超过产品碳足迹总量的5%。第四步则是数据收集和数据质量评价,第五步是清单分析,具体包括数据核验、清单计算和数据分配。最后,经过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形成该产品的碳足迹报告。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光伏产品、锂电池等优先试点!我国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