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专网通信!*ST凯乐成2023退市第一股 曾在5年内虚增500亿营收
2023年02月10日 09:25
来源:中国基金报
39人评论
16
45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600260_0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2月8日晚间,*ST凯乐发布《关于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称,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且将于2023年2月15日摘牌。公司目前正与券商接洽,拟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书》,委托其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股份退出登记等相关事宜。

2023面值退市第一股

触及多类退市情形

  在交易所规定的诸多退市情形中,*ST凯乐首先触发的是面值退市。

  公告显示,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ST凯乐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中第 9.2.1条第(一)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同时,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4条、第9.2.9条和第9.6.1条的相关规定,由于*ST凯乐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而被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至于公司被“面值退市”的原因,则是投资者的用脚投票。相关公告显示,除了面值退市之外,*ST凯乐或许还将触发财务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多种退市情形。

  具体来看,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早在今年1月14日,*ST凯乐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2021年度期末净资产为-18.15亿元,另据财务部门初步核算,预计其在2022年的期末净资产为-21.5亿元~-23.22亿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其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至于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则是与公司在去年12月份披露的由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息息相关。

  公告显示,*ST凯乐在2016~2020年的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测算,公司2017~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可能触及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9年4月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如根据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专网通信骗局”参与者

曾虚构营收超500亿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当初那起震惊了整个A股的“专网通信骗局”。

  回溯上市公司过往财务指标和相关公告后,机会宝发现,*ST凯乐专网通信业务的真正暴雷是在2021上半年。

  2021年8月31日,*ST凯乐在半年报中称,“2021年上半年,公司专网通信业务出现客户逾期支付货款、供应商逾期供货、销售合同无法正常执行的情况,且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公司表示,为了化解危机,公司已向专网业务供应商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起了诉讼,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通过司法措施积极追讨款项。机会宝也发现,2021年6月,*ST凯乐也确实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向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而相关诉讼的被告就是其专网通信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也是彼时臭名昭著的“隋田力”的关联公司——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自2020年5月起,与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并向其采购专网通信业务相关产品。合同生效后,新一代出现了逾期供货的情形,经公司多次催讨,新一代至今仍均未履行相关义务。截至本公告日,新一代收到预付款合计人民币11.51亿元所对应的合同已逾期尚未交货。为减少损失,公司依法就前述新一代的违约行为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

  乍看之下,*ST凯乐好似是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但是,证监会在去年12月份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让这件事情有了新的定论。

  《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凯乐科技与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合作期间,凯乐科技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规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以此虚增收入、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据上市公司2021年报,2016~2020年,*ST凯乐专网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61.20%、73.46%、86.88%、86.35%和91.50%,所涉收入在51.53亿元~147.33亿元不等。

图片

  而经证监会调查,2016年~2020年,*ST凯乐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1.26亿元、110.98亿元、146.38亿元、136.17亿元和77.46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48.99%、86.32%、85.85%和91.13%;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77亿元、9.21亿元、16.31亿元、17.56亿元和14.51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4.97%、99.99%、144.84%、183.71%和247.45%。

  同时,经证监会测算,*ST凯乐2017~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公司也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全面注册制已经到来

*ST凯乐敲响警钟

  从风风光光的上市公司到如今的一地鸡毛,*ST凯乐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也为目前所有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在“壳资源”稀缺、退市机制不完善等的背景之下,退市难向来是A股的“老大难”问题。据机会宝统计,从1999年一直到科创板设立前的2018年,我国A股的退市公司一共仅有19家,而截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了3400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等的成熟市场。以纳斯达克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有全年完整交易数据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还不到3000家,而在纳斯达克累计IPO的企业多达20000多家。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机会宝

  不过,随着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以及此后注册制在我国A股市场的不断推行,A股退市公司数量也显著增加,截至2022年年底已经增至192家,2022单年也是创下了46只的历史新高。不难预测,在全面注册制正式推行的当下,随着“壳资源”稀缺度的降低以及退市相关配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未来退市企业数量必将进一步增长。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也曾表示,“在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上市供给的增加,让壳资源没有那么稀缺,壳价值就会降下来,相对应的,退市难度也会降下来,预计未来退市企业数会显著增加,企业会出现分层。在退市常态化实施后,市场范围的扩大也会让投资者对表现差的企业用脚投票,会形成价格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局面”。

  基于此,上市公司们更应该在苦练内功,在提升自身质量的同时做好信披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让自身坠入退市的深渊。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责任编辑:65
原标题:又是专网通信!*ST凯乐成2023退市第一股,曾在5年内虚增500亿营收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023-02-10 11:04:17 来自 广东
必须为股民讨回公道,否则天理不容!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20
股友Dd77839131 : 打电话投诉他们,能出来时也只剩短裤了。
2023-02-10 18:58:36 来自 江西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刺客冲板 : 中间没出消息还是开板没给你机会?
2023-02-10 17:19:30 来自 江苏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23-02-10 15:28:36 来自 江西
造假的人要倾家荡产,牢底坐穿,这样以后才没人敢了!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7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2023-06-20 19:46:15 来自 广东
如此离普的财务选做,审核也能过关。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2023-06-20 05:25:00 来自 四川
海天味业极其危险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23-06-20 05:22:50 来自 四川
海天味业极其危险了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2023-03-05 21:32:53 来自 广东
虚500亿要交税么?如果要交税交多少钱?交税的钱那里来的?起码要交50亿吧?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2
2023-03-04 11:02:51 来自 湖北
没有任何抵抗.没有任何挣扎.退市一切都貌似顺理成章.成功扛起2023面值退第一名头牌称号[大笑]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