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个月调研超400家 理财资金加仓科创上市公司
2025年05月17日 02:17
作者: 秦玉芳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理财公司调研上市公司的力度持续增强,尤其针对科创型企业调研频次激增。

  据Wind数据统计,仅2月份以来,就有25家理财公司调研上市公司总计近千次,调研个股个数达866家,其中科创类企业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与此同时,2025年一季度以来理财公司权益资产布局持续加码,存续理财规模中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的同时,持有权益类资产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理财业务人士分析指出,近来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等政策驱动和市场对科创企业成长性预期的影响,理财资金对权益资产布局意愿持续提升。从产品策略来看,“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创下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尤其“固收+科创权益”混合类产品正在成为理财机构布局的重点方向。

  理财公司密集调研

  中科海讯(300810.SZ)披露的接待调研公告显示,公司于5月14日接待长江证券、鹏华基金、前海开源、信达澳亚、宁银理财等7家机构调研。弘景光电(301479.SZ)5月12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也显示,包括兴银理财在内的31家机构对其进行了现场调研。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2月至5月15日,25家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调研总次数达992次,调研个股个数达866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企业调研个数合计超430个。上述25家理财公司中,宁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调研次数均超120次,兴银理财、招银理财调研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个数占调研个股总数比均超过50%。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王昊宇认为,理财公司密集调研科技型上市企业,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引导与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王昊宇指出,监管层明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例如《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并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这一政策红利为理财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也强调,监管层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为理财公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促使理财公司将目光聚焦于科创企业,积极调研以挖掘投资机会,助力企业融资发展,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邮储银行(601658.SH)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理财公司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政策也积极鼓励支持理财公司资金入市,丰富资本市场耐心资本来源,理财公司积极调研上市企业,有助于推动资金入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近来科创类上市企业业绩表现突出,也成为推动理财公司积极参与调研及投资的关键。

  易观千帆银行业咨询专家王玺指出,近一年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活跃表现吸引了资金流入,且近期科技型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突破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其成长性的预期,理财公司通过调研可助力其筛选具备高回报潜力的标的。

  从指数表现来看,根据Wind数据,2025年一季度科创50涨幅3.42%、成交额2.36万亿元,指数区间涨幅大幅跑赢其他指数。高承飞表示,科技型上市企业作为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前沿力量,具有高成长性与巨大发展潜力,这也进一步刺激了理财资金的投资布局的积极性。

  国际注册理财师学会讲师王诗文也强调,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大幅提升了相关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科技相关企业的估值和投资潜力。同时,多地政府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相关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在监管部门加强理财、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支持的多种因素叠加下,理财公司对科创类上市企业调研的热情正在不断上升。

  尤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通过优质权益资产配置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的意愿更加凸显。王昊宇表示,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资产收益持续承压,理财公司亟须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而科技型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具备高成长性和政策支持优势,成为重点布局方向。2025年理财公司调研频次较2024年显著向科技、医药等领域倾斜,宁银理财等机构明确将科技板块作为核心配置方向,反映出政策导向与市场化需求的共振。

  “固收+科创权益”布局积极

  在加大科创型企业调研的同时,理财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也在明显加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0万亿元。

  从存续理财规模的权益资产规模来看,一季度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也在明显增加。根据《一季度报告》,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及理财公司合计持有的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0.08万亿元,虽然占总存续理财规模比重仍然较小,但在总体规模较年初下降8100亿元的情况下,权益类产品存款规模仍较年初增加0.02万亿元。

  从理财公司近期陆续披露的理财业务报告看,截至2024年年末,20家已披露了期末存续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的理财公司,穿透后持有权益类资产规模约5000亿元。

  多位理财公司业务人士透露,目前各家机构都在积极寻找机会进行权益资产配置,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和内需板块,尤其在“穿透底层”视角下,科创类企业(如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企业,以及未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我们重要布局的方向。

  从产品角度来看,当前银行理财资金对科创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倾向呈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特征。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王昊宇指出,2025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占比超76%,创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高,部分头部机构如中银理财对科技企业累计投资规模已超2000亿元。

  易观千帆银行业咨询专家王玺指出,目前理财机构对“固收+科创权益”类的混合类产品布局较为积极,权益类产品发行整体提速。

  王昊宇强调,“固收+科创权益”混合类产品已成为重点布局方向。在产品设计上,多数混合类产品采用“固收底仓+科创权益增强”结构,以权益资产为基础、辅以债券资产,并引入衍生品对冲风险。业绩表现方面,含权产品收益随权益市场回暖有所改善,但整体仍以稳健为主,部分产品通过量化模型和动态仓位管理实现低回撤。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进一步表示,目前,理财机构正在积极布局“固收+科创权益”类的混合类产品,这种产品在产品设计上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业绩表现上追求稳定性和增长性,同时也在配置策略上根据市场环境和投资目标进行灵活调整。整体来看,相关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理财在权益配置策略上已经出现了渐进式转型,尤其对科创型企业为标的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倾向明显增强,但在相关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

  王昊宇指出,一方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对权益类产品接受度有限,部分理财客户仍存在“保本”预期;另一方面,科创企业估值波动大、投研难度高,理财公司权益投资能力尚处培育阶段,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为此,理财公司在策略上采取“防御+收益捕捉”模式,通过引入衍生品对冲风险、动态调整行业权重,并探索多资产多策略组合以降低波动。

  在王玺看来,科创板是具有较高波动性的权益品种,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周期更长,收益不确定性更大,这对理财产品管理人进行资产配置时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理财机构来说,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二是多元化投资,三是梯级开放科创理财产品。”王玺指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近3个月调研超400家 理财资金加仓科创上市公司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