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利差缩窄、费率下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中国银行业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较为清醒地指出了当前银行业的变化。
然而,新的一年,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多。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商业银行服务外贸企业的国际化业务将受到何种影响?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息差收窄趋势又将如何应对?DeepSeek等数字化工具,将为中小银行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5年是青岛银行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该行启动新三年战略规划之年。在4月9日下午举行的青岛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管理层回应了诸多市场关注的问题。
如何应对国际环境新变数?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业务是青岛银行过去三年战略规划的重点板块之一。
查阅该行年报信息可知,2024年山东省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作为区域银行,青岛银行的国际结算量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均位居山东省内法人银行首位,且是山东省首家获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参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
当前该行的国际业务优势初步显现。2024年末,青岛银行的国际业务活跃客户为3901户,较上年末增长26.25%;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176.8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1.31%。
然而,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伴随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推出,未来外贸行业的不确定性在增强。
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青岛银行管理层在4月9日的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也重点回应了这一话题。
“2025年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较多,实际上,一些因素的变化是比较剧烈的。”该行行长吴显明透露,基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综合研判,该行对2025年的经营指导思想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具体来讲,青岛银行将按照专业提升、数智赋能、体系优化、特色驱动四个方面作为2025年经营指导思想。其中,专业提升是指从产品创设、业务营销以及综合化服务等方面提高专业经营能力;数智赋能是指,利用数字工具迭代发展,为经营管理发展赋能,具体聚焦营销体系、风控体系、运营体系和协同办公四大数字体系。
在青岛银行副行长刘鹏看来,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加征关税的情况,短期内会对外汇、进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长期会加速整个产业链重塑升级,(国内)企业出海需求不会减弱,反而会加大,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孕育了商机和营销的机会。
刘鹏表示,此次(美国)加关税,对青岛银行本身影响有限。从结算规模来看,该行涉美贸易的国际结算量占比较低,涉美业务集中度也很低,涉外资产业务占比也较小。且经过前期调研,该行客户端已开始采用一些创新渠道,对关税变化(提前)有应对措施。
“下一步将继续关注整体外部变化,集中精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刘鹏表示,要保障助力全省外贸企业、对外贸易业务高质量发展。据刘鹏介绍,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基础雄厚、市场潜力较大,尤其是(省内)制造业大多是外向型。
刘鹏表示,接下来,青岛银行将继续推动国际业务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国际业务技术核心建设,以中小外贸企业、制造业实体企业为目标客群,通过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挖掘市场潜力,提升国际业务的竞争能力,以达到最优的国际业务服务、最佳的外汇专业团队等国际业务品牌。
息差维稳关键在负债成本压降
如何应对息差收窄的经营挑战,是每一家银行管理层绕不开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我们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青岛银行副行长陈霜直言。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银行净利差1.76%,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1.73%,比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
该行在年报中表示,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该行一方面提升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并通过有效压降计息负债成本率,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虽然降低了金融投资在生息资产中占比,一定程度拉低净息差,但是提高了非利息收入水平。
对于具体措施,陈霜介绍,青岛银行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其中,在陈霜看来,该行保持息差稳定的关键在于负债成本的压降。具体而言:一是在考核和资源配置导向上落实质效优先。强化存贷利差、中收占比、经济资本回报等考核。同时,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区域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考核,引导各机构立足当地,资产配置更加精准高效,以此提升收益,减缓息差收窄的影响。二是在资产端优化结构。提升高收益资产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加大贷款的投放力度。三是在负债端强力压降成本,多措并举降低存款成本。四是发挥多牌照的优势,全力拓展非息收入。
如何研判息差的后续走势?陈霜认为,诸如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贷款需求偏弱、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影响息差的因素仍将存在,叠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也会持续显现,预计资产端的收益率将会继续下行,银行业仍将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刺激政策的落地,将会对信贷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存款成本预计也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在自律机制的引导规范下,各行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在陈霜看来,上述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影响。
加大科技投入,追赶先进同业
“春节以来,DeepSeek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谈到2025年科技的变化,吴显明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叹。他感慨道,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包括其他一些大模型工具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这些变化超出之前的判断。
在吴显明看来,原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模型是“遥远”的、“贵”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或个体,很难直接去运用。而现在,这些数字化工具“很近”,可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都方方面面带来巨大支撑。
“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今年会加大投入,系统性提升全行的科技研发水平。”吴显明直言,这是时代给予该行的机会,使得其有机会用较短的时间去追赶同业,甚至与先进同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
吴显明介绍,青岛银行的数智赋能会聚焦四个数字化的体系,覆盖前中后各方面。该行将夯实数据质量,挖掘好数据资产的价值,全面提升数字、数据、科技对青岛银行发展赋能的效果。
综合化经营是优势
在谈到该行经营优势,青岛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在伦认为综合化经营优势是其中一个方面。
景在伦表示,与牌照较多的大行相比,地方性银行的经营业务比较单一,多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而在地方性银行当中,青岛银行的牌照资源比较丰富多元,与青银理财、青银金租两家子公司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已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体、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发展格局。
景在伦介绍,去年青银金租正式完成首轮增资扩股,资产总额超过185亿元,2024年的净利润增幅超40%,为该行开拓了更多的获利空间。
年报显示,青银金租于2024年5月完成增资,此后青岛银行对青银金租的持股比例由 51%上升至60%。截至2024年末,青银金租总资产达到185.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88%;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40.23%。
此外,截至2024年末,青银理财行外代销渠道已达90家,较上年末翻倍增长。2024年,青银理财发行理财产品432只,募集金额合计5648.66 亿元,理财产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9.29亿元。
作为山东省首家获批基金托管资格的城商行,去年青岛银行的托管接近1500亿元。景在伦透露,托管业务在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低成本存款。
作为山东省唯一具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截至2024年末,青岛银行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为982.23亿元,承销额度为480.56亿元,承销额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9.87亿元,增幅近六成。
景在伦表示,依托集团化协同发展与丰富的金融牌照优势,该行不断加强在金融市场托管投行、理财、融资租赁等方面的业务联动,持续加强综合化经营。
整体看,在多元化牌照加持下,截至2024年末,青岛银行集团管理总资产突破9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3%。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6899.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8%;不良贷款率1.14%,下降0.04个百分点。2024年实现集团营业收入134.98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净利润44.05亿元,同比增长19.97%。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