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下半场将至 “聪明的车”如何驶向“智慧的路”和“全球的路”?
2025年03月29日 09: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汽车越来越变成一个更大的技术集成者和更大的智能终端,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甚至包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都会向汽车来集成。”3月28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开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围绕着智能发展形成的聚合型智能产业新生态,既包括智能汽车的功能,同时也会延伸到低空出行,甚至是机器人发展的功能,可将其称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生态。

  AI浪潮下,汽车产业加速进入智能化“下半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催生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都成为车企竞逐智能化、电动化所开辟的新兴赛道。

  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举行12场主题会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趋势迭代更新速度十分迅速,未来汽车电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新模式以及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新生态,都是论坛关注的焦点话题。

  “车路云一体化”解题新思路

  当前,“车路云一体化”正从小范围测试验证阶段全面进入到大规模示范应用的新阶段,更多“聪明的车”将驶上“智慧的路”。

  “智慧的路”离不开新城建的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旭彦指出,“新城建”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从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规划来看,这一战略布局具有深远意义,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行环境还将有极大的优化。

  “传统道路正逐步向智慧道路转变,通过在道路上部署大量的传感器通信设备以及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时感知交通状况、车辆位置和行驶状态等信息。”吴旭彦表示,道路具备车路协同功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路况数据,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做出行驶决策,提升了行驶安全与效率。

  因此,产业协同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高地不可或缺的环节。“新城建”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市中的各类产业围绕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开深度的协同。

  从技术上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能交通主要以单车智能作为基本单元,同时加上车联网,而车联网一部分是基于5G还有5G—A的网络,另一部分是V2X支持车联网的部分。

  在他看来,作为车联网,车路云协同首先是数据,但其中成本很高,数据即便“跑”下去,也很难得到城市极端的长尾场景,“如果每个车企、每个城市都要去做自动驾驶训练,实际上很不划算。”

  因此,邬贺铨建议,由国家牵头建立适用于全国的统一自动驾驶训练模型,各城市只需进行本地化微调,避免重复投入。

  “车路云一体化”需要经过技术的研发测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推广应用等多个阶段,其中积极探索规模化应用的商业闭环是推广应用的关键。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场景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等均关乎着“车路云一体化”的商业化落地,寻找可落地场景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成为关键。

  据了解,“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主要涵盖车载设备、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以及通信网络四大方面,涉及车载系统、路侧系统以及云端平台的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及数据安全的管理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路侧设备覆盖率不高且不均匀,以及车端设备渗透率低也是挑战之一。

  根据实际案例,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指出,车路协同和车路云的推进内容和方式可能要做适当调整,政府推动的同时注意市场力量的推动;关注6G的发展,为应用做必要的准备,要考虑万物互联对通信的需求。

  “在车路协同里,30多年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概念一直在建立,我们需要总结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教训和经验,新一代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正在形成,数字化和AI是被依托的基础技术。”王笑京表示,破除完全依赖硬件的问题,要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谋划,对应用新一代的通信技术采取恰当的策略。

  全球化是必答题

  “全球化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独行桥,而是共生桥,全球电动化转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技术跃迁的历史机遇。”谈及全球化问题,吉利汽车集团首席产品战略官唐黎明表示,要让产品走出去,供应链走进去,品牌走上去,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生态,共同迎接中国汽车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3%;汽车出口额1174亿美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比从1.7%上升到3.3%。

  一场史无前例的“出海潮”下,从汽车出口大国到出口强国,从“一车出海”到带动全链“走出去”,从敞开怀抱的东南亚市场到筑起高墙的欧洲市场,中国车企加速驶入“大航海”的攻守时代。

  “走出去”后,“如何走”“走去哪”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全球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随着新能源化不可逆转、智能网联化全面加速、全球化格局深度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窗口期。

  为此,他建议加强战略谋划和政策引领,协调推动积极有序的国际化布局发展,国际化发展模式从以整车为主的出口贸易向包括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全产业链联动出海、本地化生产转换;进一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同时,不断深化与全球各国的合作交流与深度协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

  当前,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市场,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张开怀抱,被誉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桥头堡”,从燃油车时代“日韩车企的后花园”,逐步变成中日汽车争夺战的新战场,且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广汽埃安已成为当地主力品牌。

  站在泰方视角,泰国电动汽车协会主席Yossapong Laoonual(尤萨朋·劳努尔)表示:“在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更加实惠的价格的推动之下,电动汽车正在不断地成为泰国汽车产业的主流。”

  其中,在整个汽车供应链当中,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泰国本土的供应商也希望融入到整个供应链当中,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发展核心技术。“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本地专业知识的培养和产业的合作。”Yossapong Laoonual表示。

  全球电动化进程已经从线性增长飞跃到指数级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市场遥遥领先,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40%以上,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基础设施区域失衡、技术标准体系分散以及全球供应链波动等结构性挑战。

  在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看来,行业面临的挑战深刻揭示了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绝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涉及产业生态重构、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条重塑的系统性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生产流程的优化、商业模式的重构以及协作机制的革新,重点聚焦人员管理来提升能效水平,依托智能网联技术构建安全生态,开发低碳材料工艺,降低环境负荷。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智能化”下半场将至 “聪明的车”如何驶向“智慧的路”和“全球的路”?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