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场景驱动升级 人形机器人普及之路尚待技术突破
2025年03月29日 03:37
作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来源: 中国经营网
5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本报记者陈雪波卢志坤成都报道

  焊接机器人机械臂敏捷地在火花间穿梭焊接、配送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取货送货……近年来,机器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随着AI技术的成熟,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更多的工作,甚至学会了前空翻、跳街舞。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及将机器人作为促进新型消费的重点领域之一。

  目前机器人产业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已经落地使用的机器人有哪些类型?能跑会跳的人形机器人会不会很快进入普通人的家庭?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企业,并参加了一场机器人供需对接会,试图了解行业一线的研发进展,以及他们对机器人未来应用的预期。

  承担脏活、累活、危险活

  机器人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知疲惫、不惧危险。在工业领域,机器人这样的特性能最先得到应用。

  比如,焊接工作就是一项常处于高危、高温环境中的工作,长时间接触焊接的工人很容易患眼科疾病。更重要的是,焊接的工艺要求很高,能否焊接严密,可不可以焊接得横平竖直,这些都对焊接工人提出了很高要求。

  焊接机器人已经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记者在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新机器人”)的工厂中看到,数台机器人正在协作完成钢结构件的焊接,它们能够自主扫描识别焊接位置、自动完成焊接工作,焊接平整度十分稳定。仁新机器人CEO胡豪杰告诉记者,在机器人焊接领域,“见缝就焊”“边走边焊”技术都是难点,公司已经突破这些技术,让焊接机器人更加智慧。

  胡豪杰介绍,因为焊接工作的特殊性,这个工种的招工难度越来越大,焊接机器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欧美市场,技术工人少且薪资更高,焊接机器人的需求量更大,公司已经在着力开拓北美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焊接之外,下水道检修机器人、水域救援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高危领域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不仅能替代人类去做这些危险的工作,甚至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比人类更好地完成任务。

  真实场景至关重要

  正如焊接机器人高度聚焦工业焊接领域,在胡豪杰看来,机器人的真实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真实场景,机器人无法落地,也很难推动机器人的升级迭代,甚至投资人的钱也会有更高的概率被打水漂。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凡创新”)CTO曾奇也认同场景应用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意义。越凡创新是一家从事配送机器人研制的企业,该公司上市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从货站到写字楼、从写字楼大门到楼上工位的自动化配送。相比于过去酒店中常见的配送机器人,越凡创新的机器人有更强的路线规划、道路通过能力。记者在该公司的研发中心看到,一台比背篓稍大的机器人能够灵活地前进,并自动打开电动闸门到达货架附近,完成取货后又能自动前往新的目的地。

  曾奇告诉记者,公司在创业之初确定机器人研发方向的时候,就首先从应用场景需求出发:“必须要有高频的消费需求”。正是因为起初准确定位了机器配送这样的垂直领域需求,越凡创新如今已与多家楼宇品牌达成了合作,公司在创业第七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记者在与曾奇聊天中注意到,该公司没有停留于机器人出售、租赁,而是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即越凡创新为写字楼等客户提供配送机器人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用,客户无需支付高昂的设备费用,反而有可能在运营中赚取中间费。对越凡创新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及时获取设备使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升级。而这样的模式正是在真实使用场景中探索出来的。

  为了推动机器人走进更多的使用场景,3月15日,成都市组织了一场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多家医院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在会上表达了强烈的需求,有医院需要药物配送机器人,有养老服务机构需要情感陪护机器人……这些具体到设备台数的真实场景需求正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成都良好的医疗康养资源优势,以“真场景、真订单、真迭代”为导向,加速推进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市场,推动构建“需求导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关键技术路径尚未收敛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机器人,它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双足、双臂、头部,但往往构造也更加复杂。此外,看起来像人类的这种机器人,也被寄予了更高智能化水平的期待。

  4月13日,北京将举行世界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这次比赛上,将有人形机器人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根据比赛规则,参赛的机器人需要有类似人的双足。实际上,不止跑步,人形机器人已经学会了跳舞、前空翻、骑自行车,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肢体表现。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程卿苗告诉记者,社会上对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的关注度很高,公司的机器狗多次在成都景区、学校等场景及重大活动中亮相与演示,一时引发轰动。在2025年成都两会期间,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也引起了众多参会代表、委员的兴趣。

  四川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卡脖子”环节的布局上,已经取得了30余项国际领先突破,研发具有真正“大脑”的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进程,聚焦视觉扩散架构、多模态模型和高速推理模型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执行效率。

  不过,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如美国电影《机器管家》中的机器人一样,成为如真实人类一般的好帮手?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要到2028年以后,在人形机器人全面进入市场之前,还有许多瓶颈需要打通。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指出,人形机器人与我们共处同一环境,可帮助执行家务、助老等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可能在5年甚至10年以上。

  曾奇从技术路径的角度为记者进行了解释。他告诉记者,在人形机器人的上肢控制技术中,有两个研发方向,一个是直接端到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另一个是对大模型进行任务拆解,对小模型进行可执行动作转换的分层架构。但目前业界依然没有确定可行的研发方向,技术路径没有收敛。意味着这个方面还有相当多的未知数,无法给出确切的人形机器人正式落地时间,业界期待一个技术爆发点。

  胡豪杰也认为,近期人形机器人的受关注度很高,但他觉得这个领域依然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行业内有很多难关需要突破。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很多有强大的研发、制造基础的机器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布局方面,目前依然表现得十分谨慎。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真实场景驱动升级 人形机器人普及之路尚待技术突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