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各大自主品牌刚跨入2025年就在官方平台争先发布2024年销量成绩单不同的是,跨国车企鲜有高调披露2024年在华销量成绩的做法。
这与自主品牌与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现状相呼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丰田、本田、日产、大众、现代汽车等12家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发现,其中仅有特斯拉与起亚汽车实现了销量的同比增长。
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756.3万辆,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97万辆。照此计算,2024年合资车企销量为959.3万辆,首次跌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从2014年的70%以上降至2024年的34.8%。中国流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亦显示,2024年德系、日系、韩系、美系车销量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处于9%—28%之间。
“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普遍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转型速度较慢,没有赶上中国第一波电动化浪潮,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抢先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抢占,影响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新品推出节奏快,跨国车企与自主品牌相较在新车推出上存在时间差,并且自主品牌产品力性价比突出,跨国车企招架乏力。”一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跨国车企而言,在中国市场上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跨国车企在华“迎考”
从全球市场的销量来看,丰田汽车仍然是老大。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超过1100万辆,同比增长6.7%。在中国市场,丰田汽车销售177.6万辆,同比下滑6.9%。
在记者统计的跨国车企中,大众汽车集团是2024年在中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跨国车企。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车辆超过900万辆,在华交付约292.8万辆,在华销量同比下降9.5%。
豪华车品牌表现出同样的趋势。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向中国市场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含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2024年同期为约76.5万辆,同比下滑6.7%。
2024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与梅赛德斯-奔驰大致相当。2024年,宝马集团(包括BMW、MINI和劳斯莱斯品牌)在全球共交付了245.08万辆汽车,同比下降4%。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了71.45万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同比下降13.4%。
沃尔沃也呈现出全球市场同比增长中国市场同比下滑的特征。2024年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共销售汽车76.33万辆,同比增长8%。而在中国市场,2024年沃尔沃的销量为15.6万辆,同比下跌8%。
在丰田汽车之外,其他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规模也持续萎缩。2024年,本田汽车在华销量为约85.2万辆,同比下降30.9%,跌至2014年以来低位。对于销量同比下滑,本田汽车公关部门称,商品投放赶不上向新能源车急速转型。中国市场价格战加剧,苦战持续是个中主要原因。日产汽车在华销量约为69.6万辆,同比下降12.2%,为2008年以来最低。
在韩系品牌中,现代汽车全球累计销量为414.18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北京现代全年总销量为15.4万辆,同比下降39%。美系品牌通用汽车2024年在华全年零售销量约为180万辆,同比下降约14%。
在记者统计的12家跨国车企中,仅有特斯拉与起亚汽车2024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销量的同比增长。2024年,通过提供5年0息购车金融政策以及降价等举措,在全球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1%的情况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实现了同比8.8%的增长,销量达到65.7万辆。2024年,凭借在出口市场的优异表现,起亚汽车在华累计销售24.8万辆,同比增长49.2%,是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增幅最大的企业。
重新定位中国市场
“从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时间内,跨国车企平均每年在中国赚取了200亿美金的利润,这个‘利润池’当前正在急速地萎缩,存在急剧减少的风险。”对于跨国车企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近期在媒体交流会上对记者说道。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产业变革,依旧是当前汽车产业的主旋律,中国市场更是如此。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2024年1—12月,降价车型达到227款,降价覆盖的车型规模远远超过2023年和2022年,后两者分别为148款和95款。
在跨国车企的“舒适区”——燃油车市场中,降价活动此起彼伏。乘联分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常规燃油车降价车型为88款,混合动力车型降价车型为17款,插混车型、增程式和纯电动车型降价车型分别为34款、14款和82款。
对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跨国车企已经转换心态,不再单纯地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比如紧凑型电动汽车平均成交价格在两年内降幅达22%。大众汽车集团不会不计代价追求销量增长,2024年完成的销量符合公司预期。“对我们来说,市场份额并非评判业务成果的唯一标准,盈利水平才是我们的首要考量因素。市场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们重视长期目标,并致力于对未来进行持续投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跨国车企不会主动放弃中国市场。当下,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除了卖车,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而言也是探索转型的重要试验田。
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跨国车企正在通过加强自身本土研发能力,以及与中国本土自主品牌、供应商以及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方式,强化自身在电动化以及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力。这是跨国车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智能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的不二法门。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近日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由中国研发主导的豪华品牌首个无图L2++全场景智驾目前已进入多城实测的冲刺阶段。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会继续发挥本土研发、本土生产、本土销售的协同效益,推进全线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大众汽车集团是转型相对更为积极的跨国车企。贝瑞德对记者表示:“我们正面临着推动合资企业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转型的挑战,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持续推进燃油车型的混动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拓展我们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巩旻认为,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在跨国车企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的有潜力市场,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以及全球最赚钱的市场,再转变为全球最具效率、成本最低的市场,而现在已经变成了跨国车企的“健身房”。
“目前中国已逐步成为跨国车企的研发中心。”巩旻认为,中国不仅有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在中国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还不断有新的技术涌现,不管是在电动化产业链还是在自动驾驶的硬件、软件方面,中国企业都处于全球技术的最前沿,这对于跨国车企而言是能帮助其提升综合技术实力以及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