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又迎来了一批再保险运营中心。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近日中银保险、太平再保险、安盛环球再保险三家险企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从2023年8月首批至今,险企获批设立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已升至19家。
险企争相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
再保险运营中心是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成立后险企参与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为机构集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在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
在此背景下,险企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的积极性高涨。算上近日获批发证的三家再保险运营中心,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显示,目前已有19家再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其中3家为再保险公司设立,其余均为直保公司设立,这些运营中心的所在地均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所在的临港新片区。
那么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对于险企来说有何意义?
作为在临港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的首家外资专业再保公司,安盛环球再保险(下称“安盛全球再”)总经理薛菲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表示,在临港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首先,可以对接临港优越的营商政策。上述《意见》明确,对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按规定给予开办、增资等方面奖励扶持政策。全面优化再保险人才服务体系,对在临港新片区工作且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大出入境、租房、购房、落户等方面保障力度。
“临港政府对企业在开办、交易、增资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了奖励扶持政策,对员工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体系,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员工到临港工作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薛菲说。
其次,再保险运营中心可以对接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这一金融要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交易同步进行,既保持再保险交易原有的私密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快速形成交易规模、增加交易主体的透明性,提高交易安全性。
另外,也可对接临港其他的先进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数据跨境传输等方面获得相应的便利,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自去年9月立项以来,上海再保险运营项目得到安盛大中华区的高度重视,在集团内部很快立项并获得批准。”薛菲表示。据了解,安盛环球再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1月17日正式开业,安盛环球再将实现非寿险再保业务在该中心全量运营管理。
再保险“国际板”加速前行
在最近出炉的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能级”是2025年上海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再保险“国际板”为核心载体,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入驻机构不断增加、登记保费不断上升、配套规则逐渐完善……事实上,自2023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再保险“国际板”的建设一直在加速前行。
2024年10月,承载再保险“国际板”生态圈核心功能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将锚定构建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以及统一登记服务体系的“3+1”目标任务,服务交易市场运营、辅助监管、自律管理。
同时,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第二批配套业务规则正式发布,覆盖跨境再保险、境内再保险业务,涉及业务管理、信息管理、席位管理等方面,推动市场运行更加高效、规范、透明。
除了上述再保险运营中心,另有保险经纪分公司以及专业再保险公司已进驻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随着入驻机构的增加,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登记保费规模也快速增长。第一财经记者1月17日根据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官网数据粗略统计,登记保费中分出保费超过700亿元,分入保费则超过69亿元。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在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大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副司长陆玉华公开表示,围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高质量发展,要看到发展潜力、激发参与动力、提升竞争能力。
具体来说,从再保险规模来看,2023年我国再保险保费收入约2296亿元,约占直保保费的4.2%,与全球水平(超8000亿美元、占比11%)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上海建设 “五个中心”需要一流的再保险中心参与。在激发参与动力方面,要以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载体,发挥上海优良的再保险营商环境优势,激发各方参与,形成建设再保中心的合力。同时,上海保交所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以登记交易中心为依托,扎实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服务、创新、风控三个方面的竞争能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