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一批银行业绩快报出炉。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三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4年的业绩快报。
另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上市银行接受了共计25次调研。被调研的10家银行均为城农商行,而被问及最多的是资产质量和利率下行的相关情况。
“2024年银行经营面临较大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导致量价均衡缺失。”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将继续承压,负债成本控制仍是重中之重。
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集体“净利微增”
三家银行业绩及资产情况。
根据银行业绩快报,2024年,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归属本行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为1483.9亿元,同比增长1.22%;中信银行归母净利润为685.76亿元,同比增长2.33%。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为772亿元,同比增速为0.12%。
2023年度,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分别是6.22%和7.91%。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则较2023年度由负转正。
不过,招商银行自去年1季度开始,归母净利润增速一直为负,但逐季收窄,年末其净利润增速首次转正。而中信银行去年仅在年中时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一季度末和三季度末增速为正,但均在1%以下。兴业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亦为负。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这两家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有所好转。2024年,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75.37亿元和2136.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是-0.47%和3.76%。相较于2023年末,招商银行营收增速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而中信银行营收增速则由负转正。
回顾2024年,王一峰认为,银行经营总体面临较大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导致了量价均衡缺失。“量难增、价易降”对收入端形成挤压,净息差大幅度下行,银行体系更多依靠控制准备计提来稳定盈利增长。他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盈利增速与去年前三季度大体相当。而去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1.4%。
从银行业去年前三季度表现来看,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银行稳定的利润增速来源于较快的扩表速度、其他非息收入高增长以及少提拨备这三大因素贡献,而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下滑和业务成本相对刚性成为主要的拖累因素。
负债成本再成焦点净息差或仍将承压
尽管各家银行在业绩快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净息差的情况,但市场普遍认为,当前银行净息差仍然承压。
王一峰指出,2025年银行贷款利率降幅收窄,负债端成本也将进一步压降。综合来看,“稳息差”变得日益重要,任何作用于资产端的定价压力,都将部分或全部通过负债调节进行传导,而传导的效力依赖于负债成本管控的能力。
在被调研的10家银行中,负债成本控制是被问及较多的内容之一。各家银行也将“稳息差”“优化负债成本”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降息降准预期等因素影响,净息差预计仍存在下行压力。”紫金银行在被调研时表示,该行着力通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降本增效以及非息收入增加提升盈利水平。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要求银行下调各项存款利率,银行也不断优化自身的负债结构。
青农商行表示,2024年以来,该行以“次高成本存款代替高成本存款”为目标,通过优化存款定价策略,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向一年期存款转移,逐步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持续优化存款期限结构。
“受存款结构和存款利率下调政策滞后性影响,2024年上半年存款付息率1.99%,仅较2023年下降0.05个百分点。”青农商行表示,展望2025年,若贷款投放持续乏力,企业结算资金不断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定期化持续明显,预计存款到期重定价对成本的节约空间有限。
上海银行则预计,2025年整体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有所扩大。该行表示,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转化,同时持续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产品、节奏和期限安排。
此外,据林英奇测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约50bp、LPR利率下调25bp可能对四季度和2025年上半年的息差形成前置的下行压力,2025年也存在20个基点到4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后续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后在未来1年-2年逐步重定价,对息差的冲击可能逐步缓解,整体上2025年息差下行幅度可能略小于2024年。
王一峰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将小于2024年,约收窄15个基点至1.36%附近。贷款定价保持在下行通道,特别是年初存量贷款集中重定价将对2025年第一季度的息差形成冲击,降幅或达10个基点。后续伴随着融资需求回暖、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信贷投放量价或向均衡点靠拢。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强化、存款到期重定价等因素滞后于资产端显效,推动负债成本走低。
银行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信用成本或将保持稳定
从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情况来看,资产质量持续稳定和好转。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低位。截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与上年末持平;中信银行为1.16%,较上年末下降2个基点。兴业银行则为1.07%,较上年末持平。
三家银行不良及拨备覆盖率情况。
近年来,银行资产质量备受关注。在今年的机构调研中,多家银行也对本行的资产质量做出说明。
杭州银行在调研中指出,2024年,银行业信用风险暴露压力普遍增大,该行信用风险上升压力也有所提升,但仍控制在年初的预期范围内。基于目前的形势,该行(杭州银行)按照“四早”原则,在资产风险分类上采取了“加快进不良、加快核销”的策略,且内部执行相对严格的分类标准,预计年末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保持平稳。展望2025年,该行(杭州银行)有充分信心保持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青岛银行也表示,2024年,该行(青岛银行)持续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管控,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向好趋势。下阶段,该行将持续牢固树立全面审慎、坚实有效的内控机制,夯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信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强授信后管理及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预计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健趋势。
青农商行则指出,该行拨备覆盖率年内基本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受到不良贷款总额及贷款拨备的共同影响,该行将在保持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同时,坚持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的变化调整,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确保风险抵补能力和资产质量相适应。
王一峰表示,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率总体保持低位运行,不过一些前瞻性出现小幅波动。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维持高位,如信用卡、经营贷风险暴露增加,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也同比高增。而对公业务的不良则稳中有降。
“从总体上看,银行不良生成压力仍然可控,信用成本将保持稳定。”王一峰预计,2025年,银行零售消费贷风险暴露的强度预计将会转弱,总体风险水平或趋于收敛。而对公不良情况也将进一步改善。
此外,林英奇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将加大部分领域的不良处置力度。在他看来,债务置换、存量房收购、房地产止跌回稳有望带来城投和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的改善,但包括房地产、小微企业、消费贷、产能过剩领域等在2025年仍有处置压力。
“资产质量稳健、拨备充足的银行在2025年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平稳。”林英奇预计,拨备不够充裕、风险暴露不足的银行信用成本下行空间可能有限,不良资产的消化可能导致利润下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