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某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行总行层面对原风险管理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向各分行下发了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评级指标。
“为落实总行运营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我行以总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评级指标为指导,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深入研究评级指标体系,了解指标数据口径、计算方法、管理导向,聚焦评级中弱项指标,制定业务改进策略。”上述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表示。
据悉,该评级指标共有20余项,涉及风险识别、风险闭环等。为改善相关指标表现,有地方分行制定了多项工作措施,包括强化数据跟踪,通过风险回溯、评估等手段,对风险数据开展再分析,有效防止实质性风险甄别遗漏;强化人员履职能力建设,促进甄别能力整体提升;借助科技手段,为支行管理提供支持等。
加强运营风险管理
“此举是为了加强运营风险管理,每家银行的做法可能不尽相同,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是大趋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日趋复杂。对银行而言,构建健全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银行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维护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支撑。通过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金融环境的需求。目前,银行存在风险评估数据处理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风险治理架构有待提升等问题。
在风险评估数据处理方面,部分银行依赖的数据来源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客户的基本财务信息和过往信贷记录,缺乏对客户所处行业动态等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分析,导致风险评估结果难以全面、精准地反映客户真实的风险状况。此外,部分银行的数据处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风险预警信息。
调整风控体系与组织架构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银行的风险治理架构在应对跨部门、跨业务条线的风险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同业务部门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存在障碍,进而影响了风险治理的整体效果。而且,风险治理架构中的监督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此,一些银行正在总行层面对风控条线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2024年,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该行正在改革风控体系和组织架构,主要围绕全面性、完善性进行,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实现前台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协同。
在2025年工作会议展望上,多家银行也重点强调将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例如,工商银行召开2025年党建与经营工作会议时表示,将重点抓好全面防风险强合规,确保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等工作。坚持“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确保各类风险总体可控。落实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保持内控案防高压态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