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债”折射财政更积极
2025年01月08日 06:50
作者: ●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1月8日,2025年首批国债招标发行;1月13日,2025年首只地方债将发行。专家认为,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要求下,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将适度靠前,同时,有关部门将尽早安排资金使用,确保资金项目“双向奔赴”,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

  国债率先启动发行

  在一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公布之后,2025年度国债发行工作正式启动。

  1月8日,3只短期国债招标发行,规模合计1350亿元,这是2025年发行的首批国债。本周还有2只关键期限国债待发:1月10日,财政部将招标发行2年期和7年期国债,规模分别为1170亿元和980亿元。

  按照发行计划,一季度财政部拟发行18只关键期限国债、18只短期国债、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2只储蓄国债。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介绍,相较于2024年一季度国债发行计划,2025年一季度拟发行国债期限分布基本一致,数量上拟多发一只短期国债。从发行节奏看,一季度国债供给在各月分布更加均匀,关键期限国债、短期国债在1至3月分别发行6只,超长期限一般国债在2月发行2只,1月、3月分别发行1只。

  “历史上,一季度国债发行规模与到期规模大体匹配,但目前已公布拟发行的2年期、7年期国债发行规模为1170亿元、980亿元,较2024年12月发行的同期限品种规模有所上升,高于预期。”信达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表示,预计1月关键期限附息国债平均发行规模为1050亿元。据此测算,1月国债净融资规模约2500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在1月即启动发行。专家预计,全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较去年有所上升,以更好发挥稳增长功效。

  地方债蓄势待发

  1月6日,青岛发布公告,拟于1月13日招标发行39.17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募集资金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将是本年度发行的首只地方债。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已有16个省、计划单列市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规模合计8579.6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540.89亿元、再融资一般债1502.18亿元、新增专项债25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4036.62亿元。从发行时间看,四川、山东、湖南、海南等地拟于1月启动地方债发行工作。

  专家预计,2025年地方债将靠前发行。一方面,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有望加快发行。“考虑到6万亿元化债额度已统一下达,预计2025年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或保持较快节奏,可能集中在上半年发行完毕。”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称。

  另一方面,政策引领下,新增专项债将加快发行使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打通在建项目续发专项债券“绿色通道”。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允许试点省市专项债“自审自发”简化了专项债审批流程,将提升落地效率;同时,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机制意味着项目报送通畅,将减少集中申报带来的审核压力、平滑投资项目落地的节奏。刘郁表示,审批权下放和项目“负面清单”的设置将为专项债审核“松绑”,便于专项债加快发行节奏。

  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政府债券及早发行的同时,有关部门提前部署项目储备和资金使用工作,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为加力支持“两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2025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去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每增加1000亿元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以旧换新,有望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支持“两重”方面,袁达透露,在2024年提前下达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为确保新增专项债尽早落实到项目,地方也在积极准备。河南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坚持早安排、早部署,组织各级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科学高效完成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报批、下达等工作。

  项目储备充足、资金保障有力,有助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稳中有升,较2024年小幅加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有所增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第一债”折射财政更积极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