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产业政策、投产周期及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晶硅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供求关系变化较快,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等问题,进而导致价格大幅波动。业内人士认为,多晶硅期货上市后,不仅可以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还可以提供远期价格信号,引导光伏产业合理规划布局,防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错配风险。
近年来,在全球光伏装机爆发式增长的带动下,多晶硅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多晶硅和下游产业扩产投放节奏不同,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等问题。2018年,光伏装机需求明显下滑,多晶硅价格从15.62万元/吨降至2020年5月的5.84万元/吨,跌幅达62.6%。202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装机需求大增,多晶硅价格从5.84万元/吨上涨至2022年的最高点30.6万元/吨,涨幅达到424%。从具体价格波动情况来看,2019—2023年,我国多晶硅现货价格年化波动率分别为6.4%、33.4%、35.7%、26.0%和55.8%。
据了解,硅料的投产周期普遍晚于下游各环节12~15个月。据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介绍,在下游需求增长时,硅料的产能投放速度慢于下游产能扩张速度,供给短缺带动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当需求回落后,产能投放的滞后性导致需求下滑时供给继续增加,供需快速逆转,硅料价格迅速回落。因此,在重大贸易政策及产业政策出台后,供给变化晚于需求,价格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反转。
价格大幅波动给产业企业经营和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价格在高处时供应不足,扩产投放周期长,无法及时满足需求;价格在低处时成本倒挂严重,库存短期内难以消化,企业持续亏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认为,无论价格大涨还是大跌,多晶硅产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决策挑战,对产业链下游也会造成巨大影响。
以硅片生产企业为例,多晶硅占生产成本的近50%,价格剧烈波动不利于企业锁定成本和利润。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和储能产品制造企业,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晶硅是光伏组件的重要原料,多晶硅价格波动对公司组件成本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作为高纯多晶硅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大全能源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多晶硅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成本、开工排产、人员就业、纳税等。
期货价格具有透明、连续、公允、权威等特点,业内人士认为,多晶硅期货将成为现货定价的“锚”,丰富产业的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对稳定企业经营、活跃商品流通、服务保供稳价发挥着积极作用。”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表示,多晶硅期货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提前锁定生产成本与利润,稳定生产经营。同时,多晶硅期货能够有效推动价格发现,提供清晰的远期价格信号,引导光伏产业合理规划布局,防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错配风险。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利用期货提供的远期价格信号,合理规划产能布局,避免产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可以规范引导行业发展,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多晶硅也是工业硅产业的下游。广期所已于2022年12月上市工业硅期货,多晶硅期货能够与工业硅期货形成协同效应,为光伏产业提供更丰富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对硅片及下游企业而言,多晶硅的价格波动对其效益影响更加直接,这些企业更愿意利用多晶硅期货锁定原料成本。”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多晶硅生产企业可以利用工业硅期货锁定生产成本或通过交割保障原料供应,同时也可以利用多晶硅期货锁定产品销售价格,保证合理的生产利润。整体而言,多晶硅期货的上市,将为光伏产业提供更丰富的套期保值工具,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前,光伏行业已通过工业硅期货对期货市场建立了初步认知,多晶硅期货作为光伏产业链第二个期货品种,当前市场对其接受度相对较高,产业企业也对多晶硅期货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多晶硅近两年行情波动较大,多晶硅期货的上市能够帮助优质企业有效降低成品价格波动风险,更好地实现库存管理、锁定经营利润。”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将改变部分行业定价方式,生产企业也将参与到点价、卖交割、期转现等业务中。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