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上周市场波动之际,还在直播中加油打气:当下,我们或许不应对单一会议报以“毕其功于一役”的预期。
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逻辑,主趋势就是部分证实和继续等待证实,还不存在证伪的问题。以“924”为起点,关于新周期的故事仍旧“未完待续”。
没曾想,精彩的“续集”竟如此迅速地不期而遇。12月9日盘后,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顺利召开的新闻一经发布,市场便立即沸腾起来。
预期与落地:
重磅会议释放了哪些增量信息?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常每1-2个月召开一次,其中4月、7月和12月的会议一般以经济为主题。
过往看,12月中上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历来被视为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曲”,来年政策的主基调就此落定。紧随其后的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会据此制定具体部署,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从会议通稿来看,本次政策定调有三重超预期之处。
一是超预期的“突破”定调。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一突破性词汇,彰显了当局稳增长的决心。这表明政策导向正从“见招拆招”转向主动出击,以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来源:第一财经)
在经济周期的潮汐涌动中,“逆周期调节”扮演着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角色。“超常规”则意味着,政策思路有望更积极,后续很多政策可能有所突破,并且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政策工具和方法。
例如较高的GDP目标、实现赤字率的突破、发行更大规模的特别国债、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等等。
随着政策的想象空间被打开,当下或许是时候摒弃线性外推的思维定式,对于“干字当头”的基调抱以更高的期待。
二是超预期的转向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方面,时隔十四年后,货币政策的定调首次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基调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而“适度宽松”这一表述,已经意味着货币政策思路的重大调整。毕竟上一次类似的转向,还要追溯到海外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四万亿”刺激计划“退烧”后的2008-2010年。
在此期间,宽松政策连续落地:1年期LPR、存款准备金率一年内最多下降了前一年水平的29%、11%。2010年1月,M1同比增速高达到38.96%,M2增速接近30%。
如果以今年底1年期LPR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3.1%和9%(年内仍有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作为参照,来年的降准和降息仍具备较大的潜在空间。
事实上,从强化预期管理、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看,此次超预期的“宽松”表态,无疑为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在这个“信心堪比黄金”的时刻,为迷茫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是超预期的重视程度。
尽管本次会议的通稿简洁明了,但特别留有篇幅,首次历史性地提及“稳住楼市股市”,不仅拔高了楼市与股市的定位,还明确提出了稳定中国资产价格的预期。通过托举资本市场,来打造继地产之后的新财富效应,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复苏的市场期待再度增强。后续不妨关注“中央更大程度参与地产收储、平准基金”等可能的政策加码。
同时,会议将扩内需列为九大重点工作之首,表明决策层对扩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相关政策有望延续并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障方面措辞加强,提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从楼市到股市,从消费到民生保障,政策直切主题的背后,恰恰说明微观个体在宏观经济中的获得感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预计托幼、养老、教育、生育等增量惠民政策仍然在路上。
定调与演绎:股、债后市影响几何?
债市方面
随着货币政策定调出现十年大变化,今日债市继续“高歌猛进”,各期限国债利率均下行,十年期国债利率继上周跌破2%之后,今日下行至1.85%关口,续创历史新低。(来源:Wind)
短期来看,债市的利好因素暂未出现实质性变化。
政治局会议的表态使得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发酵,非银同业存款自律倡议带来非银机构对各类债券的抢筹行情,而国内资管行业的新一轮资产配置需求也带来了近期债券市场的较好表现。10年期国债在突破2.0%的阻力位后收益率下行变得更为顺畅。
此外,历年来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落地后,债市往往倾向于震荡走强。
从中期视角出发,我们不妨以震荡思维应对市场变化。
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明年财政加力带来专项债和国债发行放量的供给侧风险,以及一揽子政策带来基本面企稳可能导致的基本面冲击。
回顾国内外历史,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后,债券市场的交易逻辑会逐渐从货币政策宽松导致的利率下行,过渡到基本面改善推动的阶段性利率上行。
当然债市行情出现趋势性反转,往往需要见到“弱现实”在季度维度上实现连续修复,或是货币政策转向收紧。
从长远来看,债市依然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之中。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上一轮周期中对于“化债”的需求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过渡,还是新一轮周期中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都离不开宽松货币环境的呵护,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社会利率中枢的降低,低利率环境仍然是大势所趋。
而从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债市的表现来看,任何一次阶段性的回调都是较好的介入机会,“熊短牛长”的波动特征与票息积累的长期回报,使得债基始终值得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谋划,作为账户的“压舱石”去坚守布局。
股市方面
相较于债市的流畅走高,今日A股在坊间一致看涨的预期中高开回落,最终虽然收涨,但留下一条放量的阴线实体。这样的剧本,多少令投资者有些始料未及。
事实上,今日的走势主要源于资金的短期博弈。A股历来被诟病波动较大,而这种波动性又加剧了部分资金强烈的短线择时动机,进而形成了短线的激烈博弈,可能导致利好落地时借机兑现。
然而,短期的资金波动并不能影响中长期趋势。当下与其纠结于技术指标,不如着眼于大势。相比于短期涨跌的不确定性,小编更相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
往后看,尽管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仍需持续观察,但在政策明确指引和央行货币政策显著转向的背景下,权益市场向上的可能性似乎正在提升。毕竟,历史上首次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权益市场便走出了底部,迎来了一轮上涨。
事实上,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的矛盾点仍在于内部债务周期的化解以及CPI下行周期的扭转。客观来说,海外政策周期、货币环境以及全球经济无疑会加大国内经济复苏的波折,但决定趋势性方向的因素仍是“以我为主”,目前国内政策基调已明确转向,节奏上需要时间和更多信息来评估和应对内外压力。
但无论如何,与2008年11月、2014年底以及2019年初的回升情景相似,本轮A股市场行情启动的关键,在于一系列政策组合的精准施策,成功扭转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决策层对于困难的正视,以及对于支持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变,才是股市出现行情和底部抬高的坚实基础。
往后看,多空博弈肯定还会继续,市场波动可能也不会小,但在一个旧叙事反转、逐步恢复理性的市场中,我们选择以A500指数为代表的优秀标的,聚焦宽基、股东回报、新质生产力的均衡配置,逢低买入,仍然是当下兼具赔率和胜率的投资策略,更是一种更优的“保持在场”的方式。
或许此后的气温仍有反复,但当风已起,势已立,我们有理由对新周期的开启多一分信心,做长期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