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机构最新研判:降息料将提振全球经济 中国股票仍有上升空间
2024年12月09日 00:46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中外资机构最新研判:降息料将提振全球经济 中国股票仍有上升空间】2024年接近尾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依旧复杂。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哪些挑战,前景如何?投资者如何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2024年接近尾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依旧复杂。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哪些挑战,前景如何?投资者如何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策略团队分析师宋劲等机构人士。

  他们认为,2025年,全球经济整体较为乐观,但仍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货币政策分化、贸易政策不确定等诸多问题。中国股市在增量政策预期下,或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策略团队分析师宋劲

  降息料将提振全球经济

  中国基金报:你对2025年全球经济前景作何预测?

  洪灏:2025年,预计全球经济仍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货币政策分化、贸易政策不确定等诸多问题,但降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将逐步显现,经济内生动能有所修复。

  美国共和党横扫参众两院,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推进将更加顺畅,支持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刘佳:预计2024年美国GDP平均增长率为2.7%,2025年为2.0%。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减税、放松管制、赤字支出和提高进口关税的可能性更大。

  匡正:虽然美国的增长率从峰值回落,但2025年或仍将保持约2%的增长。

  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景气度依然较高,大部分成熟市场的央行将执行降息路线,创新将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基金报:2025年,哪些事件对全球经济影响重大?要警惕哪些风险?

  程实:首先,外部需求疲软或对外贸构成较大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需求减弱,叠加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和供应链调整,多种因素交织下,出口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其次,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同时,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将继续扰动能源供应,增加全球市场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因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过快而出现剧烈波动,影响跨境资金流动,进而外溢影响国际资本市场。

  洪灏:2025年投资者需要继续防范地缘政治风险。地缘博弈局势趋于激烈,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俄乌冲突延续,对原油、天然气贵金属市场将产生显著影响。

  刘佳:地缘政治冲突预计将在2025年持续,美国主导的贸易政策变化将影响全球贸易,对供应链、通胀等带来不确定性。

  料美联储12月将降息

  中国基金报:12月美联储降息是否会踩刹车?对2025年美联储货币政策作何预测?

  宋劲: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或于明年二季度正式推出,到夏季开始推动美国通胀上行。但只要实际通胀继续降温,美联储仍会倾向于坚持降息。考虑到当前美联储态度较11月议息会议时明显转鹰,未来的一大风险或在于美联储可能在实际推动通胀上行政策出台前采取积极行动。

  对于美联储未来的降息路径,我们预计其将在本月暂停降息,2025年3月和6月、2026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降息25个基点,达到3.50~3.75%。

  洪灏:美国11月通胀再度升温,12月降息的可能性依然较高。本月的通胀、就业和消费者支出数据若高于预期,可能会使美联储降息踩下刹车。

  2025年,美联储预计会继续降息进程,但对利率路径将保持谨慎,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预计明年降息2次,每次25个基点。

  刘佳:预计2025年美国的通胀率为2.4%,略高于美联储的目标。美联储在2025年会继续降息,预计全年将降息3次,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3.75%~4.00%区间。

  看好美股及黄金

  中国基金报:2025年,投资者应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

  程实:2024年是“预期定价”之年,市场主要围绕对政策变化预期进行调整。而2025年是“政策落地”实质性效果显现的阶段,市场的侧重点从预期回归现实,着重评估政策落地执行的实质性效果。这种从“预期”到“结果”的转换,将主导资产配置的逻辑。股票方面,建议关注估值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如亚洲股市,特别是中国市场。

  大宗商品领域,黄金因其在“高不确定性”“高市场波动”时期对冲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能力而继续受到青睐,美元也将在短期内保持强势。

  洪灏:标普500指数11月再创新高,科技巨头引领市场攀升。预计2025年,美股仍有空间,整体走势较为乐观。金价长期上涨的逻辑依然完整,包括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经济数据与通胀预期等。

  加密货币是2025年全球配置中值得重点关注的资产类别,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不断表态支持加密货币的情况下,比特币或将继续突破。

  刘佳:2025年,我们仍建议采取同时投资大企业股票和中小企业股票的“杠铃式”策略。美国股票中,看好科技、消费服务、可选消费品、金融及医疗行业。欧洲股票看好银行、工业和医疗等板块。

  匡正:美国大选结束后的贸易不明朗因素有所增加,但印度和东盟经济增长强劲,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预计亚洲或将在2025年保持强韧增长;正面的周期性趋势正在形成,带来结构性机遇。

  增量政策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你对2025年中国经济作何展望?

  程实:2025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加速度”阶段,转型孕育新动力。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首先,政策协同夯实发展基础。财政与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在外部压力与内部转型的双重挑战中开辟新的机遇。其次,前瞻引导重塑信心。在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的关键期,管理市场预期至关重要。再次,央地协作提升改革效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中央财政支出加大配比,为财政政策的效率与可持续提供支撑。最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动能不断显现。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中国经济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跃升,展现出更强的增长韧性和发展潜力。

  刘佳:2025年,中国经济复苏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今年9月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些政策提振经济的成效。

  匡正:预计中国或将加推政策刺激措施,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中国基金报:对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何展望?

  程实:明年的政策宽松力度将继续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首先,增量政策方面,近期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短期内大概率会以评估和落实现有政策为主。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政府会更注重精准调控,政策窗口期或将聚焦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全国两会。

  洪灏:预计2025年政策将围绕经济增长目标展开,强调“干字当头”,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

  财政政策会有更大的实施空间:赤字率设定在3.5%~4.0%;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推进专项债制度改革;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等。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均有空间,同时关注利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刘佳:预计中国将保持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政策可能包括扩大财政赤字、扩大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对大型国有银行进行资本保证金补充,以及地方隐性债务置换等。

  看好2025年中国股市

  中国基金报:2025年,A股和港股走势如何?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程实:预计中国股市在后续增量政策带动下,仍有上升空间。

  我们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行业,包括人工智能、医药、半导体、汽车、工业、新型储能新能源、消费等。

  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一些上市公司或受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国产替代类,主要包括半导体芯片、软件服务等领域;二、内需驱动类,包括消费电子食品饮料等领域;三、出口结构优化类,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

  央行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股市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高股息股票因其稳定的分红能力,将受到市场青睐。

  洪灏:A股和港股依旧处在相对较低的估值位置,在全球股票市场中具有颇为显著的吸引力。

  2025年,港股或继续呈现震荡格局,直至海外因素及国内政策影响减弱后,将迎来更优的配置时点。

  明年A股市场的表现或好于今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但能否真正达成趋势性反转,还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根据已出台的政策方向,明年重点关注消费、科技、股东回报、生育医疗等板块。

  刘佳:2025年,政策刺激还将不断出台,发力方向进一步清晰,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作用将被国内政策刺激部分抵消。在经济增长企稳的情况下,预计A股及港股在明年下半年将有较好的表现。科技行业将得益于产业政策的持续宽松和国内的低利率环境,可选消费行业也将从家庭消费信心的不断改善中获益。

  宋劲:我们看好中国股市,主要关注三个方向:困境反转预期驱动的地产与医药;再通胀政策预期助力的周期品,尤其是中国自主定价能力较强的煤炭和钢铁等;受益产业成长预期、财政及政策确定性助推的科技主线,尤其关注空间较大且验证周期较长的题材,如国产替代、商业航天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中外资机构最新研判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