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宋亦桐)处在转型“深水区”的信托业人事变动频频。12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24年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信托、天津信托、陕西省国际信托、建信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山西信托、兴业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迎人事变更,涉及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多个职位。
最新一次的变更来自两家信托公司,12月6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核准刁英川北京信托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同日,天津金融监管局也发布相关批复,核准梁俊雄天津信托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除了上述两家信托公司之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管理层迎新。12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陕西省国际信托、建信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山西信托、兴业信托、西藏信托、中诚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国民信托、建元信托、英大国际信托、中海信托、陆家嘴信托等信托公司相继迎来新任董事长、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董事会秘书等。
不同于往年,2024年信托业人事变更不仅仅是人员上的更替,更是策略和方向上的重要调整。从履新的管理层工作经验来看,部分新任高管拥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这一趋势表明信托公司正在寻求具备成熟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来领导公司转型。还有不少高管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调入,显示了公司在培养自有人才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进行人员配置优化。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看来,行业内的高管更换比较频繁,主要是因为信托业近年来面临业务转型压力。信托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即新“三分类”)指导下进行业务创新和存量风险处置。业务转型和风险处置都需要公司在人才和资源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管理层对监管趋势和业务创新的脉络把握对信托公司影响较大。新高管往往被寄望于在业务和经营方面有所突破,或是外部资源注入,或是战略决策转向。
随着新“三分类”的推进,信托公司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传统非标资产步入“黄昏”,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转型正酣。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为8.34万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3.28万亿元,同比上升64.89%,占比提升近9个百分点。信托资金投向金融机构的规模为2.96万亿元,在资金信托总规模中占比14.83%,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约7657.57亿元,同比增长34.93%,占比提升1.19个百分点。
当前,信托业进入转型“深水区”,调整公司高管,引进或者调配适应信托转型新业态发展需求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信托公司可以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融资类信托的依赖,增加证券投资类信托、股权及其他投资类信托的比例;加大对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如股票、债券等,以及参与资产证券化项目;同时,吸引和留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在资产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