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即将迎来面市三周年。
目前,全市场83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50%,其中,首批成立的6只产品成立以来回报均超过6%。今年以来,可统计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51%,其中,12只产品年内回报在2%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三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很好地衔接了货币型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的投资空白区。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大环境下,未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备良好的配置前景。
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回报均超6%
2021年12月,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面市。三年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阵容持续扩容,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公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已达83只,其中有12只为2024年以来成立的新品。
截至11月29日,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年内收益率为2.15%,近三年收益率达7.51%。在此背景下,全市场83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50%。其中,首批成立6只产品中,鹏华、惠升、富国旗下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7%,南方、华富、中航、景顺长城旗下产品,成立以来回报均超6%。若从年内收益来看,83只同业存单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51%。其中,有12只产品年内回报在2%以上。
兴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基金经理王深表示,从过去三年的业绩走势中,可以看到存单指数基金很好地衔接了货币型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的投资空白区,在2022年末理财负反馈、2024年三季度末的债市暴跌过程中,存单指数基金都体现出低波动的特征,短时间内能实现净值修复并创新高。在2024年上半年的资产荒行情中,存单指数基金也能体现出平均收益优于货币类基金的特征,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工具。
同业存单指数产品近年来发展较快,虽然都是跟踪同业存单AAA,但不同产品的业绩表现还是略有差异。永赢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基金经理胡雪骥表示,收益差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根据对利率走势的判断相对指数久期超配或低配带来资本利得差异,另一方面是针对同业存单和信用债个券选择上的票息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不断扩容的同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总规模却呈现逐年下滑。截至2024三季度末,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总规模为842.40亿元,2023年、2022年同期数据分别为984.90亿元、13892.40亿元。
北京一位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基金经理坦言,与货币基金以及现金管理类理财相比,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投资者的预期,这是导致规模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此外,市场环境变化也带来一定的影响。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震荡,导致中、高风险产品遇冷,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这一新品种兼具了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优势扩展明显,基金公司纷纷布局。但随着今年9月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大量资金从稳健类产品流向含权产品。
胡雪骥也指出,今年以来,长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债券资产的久期贡献相较票息更加显著。同业存单作为短久期固收资产,在资本利得方面不如长债,所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持有期回报也不如纯债基金,因此有部分资金可能流入债市。但考虑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流动性和收益性、波动性之间仍然较为平衡,在后续的市场波动中,有望受到更多资金青睐。
中长期同业存单基金仍具配置价值
谈及同业存单基金配置前景或投资价值,王深表示,短期来看,年末通常处于存单一级发行的淡季,而银行、理财等机构在开门红的背景下存在资产欠配压力,因此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存单在12月及1月份收益率下行的概率较大,以存单为核心配置品种的同业存单基金存在较好的配置价值。
中长期来看,当前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央行定调“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政策利率仍然有调降预期,支持债券市场持续向好。同时也将引导以房贷利率、银行存款利率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体系收益率进一步压降。在此背景下,同业存单、短期限信用债收益率也将同步下行,同业存单基金仍然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华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经理马思嘉认为,财政政策出现方向性的转变,后续政策落地的节奏或对债市有较大的影响。作为非银机构,产品的负债端和银行间资金面的稳定性是四季度将要面临的考验。在对市场方向做判断的同时,在市场反复变化、预期不确定的时候,更需注重产品的流动性管理。
“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大环境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备良好的配置前景。在资金利率逐步下行的过程中,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可通过骑乘策略等手段获取资本利得,力争增厚产品收益。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相较货币基金具有更灵活的久期和杠杆空间,有望获得相对更高的投资性价比。”马思嘉提道。
胡雪骥认为,展望后市,资金面预期较为平稳,同业负债纳入自律管理及理财规模平稳态势利好存单利率下行。同业存单基金作为短久期固收产品,立足于获得同业存单的票息收益,同时兼具一定的资本利得,属于收益、回撤控制与流动性兼具的固收产品,其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货币基金与短债基金之间,适合作为个人大类资产配置的底仓资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