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双轮驱动下的乘用车需求依然值得期待
2024年09月19日 10:34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广发证券汽车联席首席分析师闫俊刚

  2021年以来,内需具备韧性叠加出口持续突破驱动中国乘用车需求持续向上。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此过程中通过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持续的技术创新及显著的性价比优势提升国内及海外市占率。往后展望,我们认为“内需增长”+“海外扩张”双轮驱动下的需求依然值得期待。

  一、国内需求: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乘用车需求表现超预期,中长期国内市场依然具备成长空间

  短期内需需求我们主要关注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后的销量表现,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后乘用车终端需求表现超预期,景气度持续回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2024年7月25日起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根据交强险,2024年8月国内乘用车交强险销量(不含进口,下同)为191.3万辆,同比+2.2%,环比+8.1%;同环比高基数下8月需求表现超预期,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果显著。从累计销量来看,2024年1—8月乘用车交强险累计销量为1336.0万辆,累计同比增速为+3.5%。“缓释剂”式政策呵护下乘用车终端景气度持续回升,基于历史上政策刺激年份的正常季节性规律来看,2024年乘用车交强险销量同比增速预计呈现“前低后高”的需求表现,2024年9月起交强险销量同比增速中枢有望上移。

图1:2006年至今国内乘用车销量(万辆)和同比增速(%)
1.jpg
数据来源:中汽协、交强险、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中长期内需需求我们主要关注乘用车需求结构,未来一定阶段换购需求有望成为乘用车内需总量成长的新动能。从乘用车保有量结构来看,乘用车已进入到换车/报废可以拉动销量的新阶段,需求侧乘用车销量易上难下,更新需求加速释放下销量中枢或再上台阶,有望迎来一轮新机会。我们通过首购、增购、换购需求与新车、二手车供给的勾稽关系搭建了乘用车需求结构模型,得到2023年换购需求仍仅占总需求的44%,未来政策激励及引导下,有望促进二手车交易量和报废回收量的提升,未来一定时期内换购需求将呈现快速提升趋势、拉动总需求向上。

图2:乘用车供需勾稽关系图
2.jpg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3:2020-2027E年乘用车换购需求与首购+增购需求占乘用车总需求的比例(%)
3.jpg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安部、商务部、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二、海外需求:2024年以来乘用车出口景气度依旧不错,“新品类”+性价比将共同驱动中国品牌海外终端份额持续向上

  短期出口需求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品牌海外终端市占率,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海外终端市占率提升斜率依然较快,出口依旧保持良好态势,增速亮眼。根据中汽协,2024年8月乘用车出口43.8万辆,同比+25.7%,环比+9.8%。从累计出口销量来看,2024年1—8月乘用车累计出口317.5万辆,同比+29.4%,2024年以来乘用车出口景气度依旧不错。根据Marklines,2019—2023年海外不包括美日韩市场后乘用车年销量区间为3000万—4000万辆,我们认为以上即为中国品牌有望突破的海外市场空间。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其中的终端加权市占率为7.4%,同比+2.1pct,中国品牌海外市占率提升斜率依然较快。

4.jpg
图6:不包括美日韩市场后中国品牌海外年度加权市占率(%)
5.jpg
数据来源:各国官网、Marklines、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中长期出口需求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品牌海外竞争力及突破路径,我们认为“新品类”+性价比是中国品牌出海突破的两条路径。路径之一是在传统欧美日韩主导的燃油(ICE)及高压混动(HEV)市场,中国品牌作为后进入者通过性价比制胜,以物美价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纯电动(EV)市场,中国品牌凭借规模和供应链优势实现性价比,份额持续向上。路径之二是通过新品类(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混动REEV)将竞争升维,优质产品为全球电气化进程提供新选择,以引领者的姿态在增量市场中寻求突破,逐步建立品牌力,谋求超额收益,有望再次引领全球电气化变革。

6.jpg

  综合内需和出口来看,短中长期中国乘用车需求均有支撑。未来一定阶段内,内需增长及海外扩张双轮驱动下的需求依然值得期待,中国品牌乘用车也将在此过程中持续向上。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海外乘用车库存恶化;竞争加剧和关税加征风险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5
原标题:汽车行业:双轮驱动下的乘用车需求依然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