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站上创投圈头条。
近日,湖南省政府宣布,将组建规模达3000亿元的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该目标规模将由湖南省财政累计出资实现240亿元,同时协同联动省属国企出资约800亿元,带动市县加大投入,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日前于“湖南省科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湖南LP出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而政府资金出资比例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在2023年,政府出资占比更是达到了86.4%,这说明,湖南省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创投市场发展。
而长沙作为整个湖南省的资源聚集地,从LP出资角度而言在规模上远领先于其他省内地市。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长沙政府LP出资事件共25起,涉及基金18只、投资机构15家。
政府资金活跃出资背后,是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省对于当地产业发展的全力以赴。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广泛调研长沙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及国资投资平台后了解到,当前,湖南省正在研究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两个方向的基金,以推动这两大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长沙目前位置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其他城市也在发力,在产业招引上就形成了竞争,长沙无疑希望保持这种先发的产业优势。”
长沙发力创投领域
长沙创投领域的发展,在私募股权基金的落地情况中可见一斑。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沙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备案数量达到766只,累计注册资本总额达到4052.98亿元,在湖南省内位居断层第一。与之对比,第二名株洲市的备案基金注册资本总额仅413.27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达晨财智、啟赋资本及金浦投资等知名机构,都从长沙政府LP募到了钱,并把基金也落到了长沙当地。
其中,达晨财智落在长沙的基金为湖南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除了有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湘江国投以及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等湖南省市两级政府LP的出资外,这只基金还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一国家级基金的加持。同时,广州产投、安徽高新投等其他地方国资,也都出现在了这只总规模30亿元的基金的LP序列。
据工商信息,目前达晨财智这只基金仅有一项对外投资记录,投向的即为长沙本地的项目——长沙韶光芯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配套的光掩模材料制造业务,在此前的几轮融资中,其亦获得了来自湖南高新投、长沙科风投等湖南国资的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达晨财智在湖南出手颇为活跃。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在湖南的活跃机构榜单中,排名前10的仅达晨财智一家非湖南本地的投资机构,其余的机构均为湖南本地国资机构。
在上述湖南省科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陈筑熙表示,湖南是“非常适合做硬科技投资的市场”,“有中南、科大、湖大这样的985级别高校在,会提供很多研发能力。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和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有一定体量和技术,投资机构去挖去淘,能够找到一些好的技术。”
无独有偶,啟赋资本今年落在长沙的长沙启赋中小企业发展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亦获得了来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出资。同样地,长沙市技术进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市开福区产业发展母基金等长沙国资,也是啟赋资本这只20亿元规模基金的重要出资方。目前,该只基金仅有一个公开出资记录,投向的是低空经济这一风口领域的明星公司——沃兰特航空。
金浦投资方面,其在管的长沙市望城区金浦蒙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今年初落地长沙。该基金第一大出资人为长沙望城区引导基金。基金目前也仅出手一次,投向了中南大学锂电团队旗下的湖南蒙星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长沙仍在加大推动创投行业在当地的发展。300亿元规模的长沙市产业发展母基金于去年正式成立,据悉,这是由长沙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设立的长沙首个公司制运作的政府产业母基金。按照目标,该基金力争通过3-5年时间,打造管理规模超千亿、辐射企业规模超万亿的基金体系。
17条工业及新兴产业链
创投资金最终流向的还是当地的产业。在产业方面,长沙于2017年率先确定以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在全国首创产业链链长制,全市的产业链建设工作由此开启大幕。到了2023年,长沙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将原有的22条产业链整合为17条。
这17条产业链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大健康产业链(含东方眼谷、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视频文创产业链、新型合金(含 3D打印)产业链、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链、航空航天(含北斗)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智能建造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现代种业及食品产业链、智慧物流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含燃油车)产业链、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链。
在集成电路领域,长沙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够实现CPU、GPU、DSP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产业结构上,布局了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环节,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国科微、景嘉微、进芯电子都是当地的半导体上市龙头及明星企业。
而在新能源方面,长沙也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上汽大众、比亚迪、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以及博世汽车、索恩格、住友橡胶、大陆集团、中信戴卡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汇聚在此。此外,还有新能源电池、锂电储能等优势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学走出了一批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大佬。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容百科技创始人白厚善等,都出身于中南大学。与此同时,产销规模全球第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杉杉股份,一部分技术也来自于中南大学团队。
目前,中南大学仍在不断对外输送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和项目,除了锂电领域,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全钒液流电池等前沿领域,也都有来自中南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今年初收获融资的固态电池企业湖南毅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核心团队就来自中南大学。在液流电池方面,志喜科技、湖南银峰、星辰新能等国内多家全钒液流电池企业都与中南大学进行技术合作。
抢滩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产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期在广泛调研中了解到,当前阶段,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省对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两大产业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并在酝酿成立相关的产业基金,赋能相关企业发展。
就在近期,湖南省工信厅发布了《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智能算力达到36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等目标,并部署了加强基础支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智能产品、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四个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其中多项任务落地长沙。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长沙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企业规模超过2500家。其中,规上企业24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达292.6亿元。
对于长沙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方向及优势,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宋海涛表示,应结合长沙本土特色,“以智能制造发展和文创产业基础为支撑,聚焦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完善技术指标,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让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城市发展。”
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卢红波则建议,长沙应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企业,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提供场景牵引,推动面向机器人和智能终端方向的共享工厂供应链项目,支持引入大湾区供应链资源,支持建设“湘江科技创新院”基地,推动创新研发“具身智能”所需的新型核心零部件团队和企业在长沙落地孵化。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长沙市政府就邀请了知名天使投资人李泽湘教授,在长沙打造一个类似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孵化平台。而在后续的摸索中,该平台逐渐被孵化打造为自动驾驶独角兽——希迪智驾。工商信息显示,目前,希迪智驾已完成8轮融资,背后股东包括百度、红杉、湘江国投、株洲国投以及成都科创投集团等知名资方。
而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以工业互联网为技术底座,长沙正全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统计显示,长沙已拥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家(全省44家),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近百万台。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相关人士曾表示,长沙发展工业互联网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沙拥有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产业和场景,为智能化转型提供大量的市场需求,同时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互联网平台企业。
但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前,长沙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正面临来自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有城市从长沙挖走了一些工业互联网项目,因此长沙也在持续发力,保持住在工业互联网这块的产业竞争优势。”
目前,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长沙已跑出中电互联等头部企业。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