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6%,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延续稳定恢复态势。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1%,增速比6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总体看,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延续平稳恢复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消费需求依然偏弱,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继续巩固。下阶段,更加有力扩大内需,针对性采取措施畅通经济循环,落实落细各项改革部署,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多位专家表示,下一阶段工业利润有望持续向好,外需不确定性与内需不足仍将制约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近段时间以来,工业稳增长政策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向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有望继续“向新前行”。
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利润增长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93万亿元,同比增长2.9%;发生营业成本64.79万亿元,增长3.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0%,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表示,工业企业营收平稳增长。随着市场需求稳定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改善,工业企业营收平稳增长。1~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增速与1~6月份持平。企业营收稳定增长,为利润持续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决定企业利润的量、价、成本三因素框架看,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放缓、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抬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持平,均不利于工业利润增速回升,过去两年同期基数大幅走低是推动7月工业利润改善的主因。
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利润增速比上月累计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超过五成。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利润增长。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8%,大幅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1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引领作用明显。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6%、16.0%、9.2%,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装备制造业利润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为规上工业利润恢复提供重要支撑。1~7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1%。从占比看,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5.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6个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在生产快速增长带动下,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6.9%、25.1%,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国内消费需求平稳恢复,叠加工业品出口持续增长,共同推动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好增长态势。1~7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
未来工业利润修复存压力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72.76万亿元,同比增长5.3%;负债合计99.51万亿元,增长5.1%;所有者权益合计73.25万亿元,增长5.7%;资产负债率为57.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伍超明分析,7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增速延续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回落态势,且近两个月放缓速度加快,表明微观主体主动加杠杆意愿持续偏弱。分企业类型看,私企和外企资产负债增速放缓速度更快,投资意愿亟待提振。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5.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产成品存货6.47万亿元,增长5.2%。伍超明表示,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较上月继续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国内供强需弱导致部分中下游产成品或被动积压、部分上游企业补库相关。往后看,受PPI改善力度趋弱,基数效应先升后降,库销比仍处于高位,以及居民、企业、政府扩大支出动能偏弱等多因素的影响,预计企业库存提升仍面临波折且回升幅度不宜高估。
关于下阶段工业利润走势,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工业利润有望持续向好。发改委、财政部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大幅扩大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并提升补贴标准,刺激投资与耐用品消费。另外,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专项债资金到位并陆续投入使用,这都对提振工业企业信心、巩固工业经济恢复基础起到积极作用,或将带来未来工业经济利润恢复。
温彬同时提到,外需不确定性与内需不足仍将制约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虽然目前存在出口企业“抢出口”现象,但随着相关征税措施落地,或对后续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市场经营主体信心仍有待进一步提振,有效需求不足仍会制约工业企业利润增长。
工业稳增长持续加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速,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座谈会23日在江苏南京举办。工信部表示,我国工业发展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着力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此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工信部对下半年工业稳增长政策作出部署。工信部表示,做好下半年工作,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十分重要。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抓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
工信部强调,下半年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继续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要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高质量建设中国开源体系。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一大发力点。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将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金壮龙表示,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未来产业也在超前布局。今年1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工业领域呈现出的积极成效,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加强、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也充分彰显了我国产业体系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中国工业具有总量优势、配套优势以及市场优势,政策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向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稳增长政策组合的深入推进和落地落细,工业经济“向新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动力更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