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欣然)最近两日,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出现显著下降,市场成交量萎缩。
在多空双方深度博弈的背景下,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称,央行指导有助于规范部分金融机构投资行为,债市正在进入低波状态,市场参与者可能也需要逐步适应票息大于资本利得的投资阶段。
债券市场成交量萎缩
8月以来,债券市场多空双方深度博弈,同时市场交易也愈发清淡。
据记者统计,8月21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于9时45分第一笔成交,收益率报2.165%。20日该券9时40分第一笔成交,收益率报2.17%。
截至21日尾盘,10年期国债活跃券仅成交200多笔,与此前2000多笔的成交数相比大幅萎缩。
交易量萎缩也带动市场下跌。当日收盘,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44%,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1%,5年期主力合约跌0.1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7%。
据市场人士透露,21日主要交易的主体是农商行和保险公司。此外,与之前卖出长债不同,大行在尾盘开始买入短债。记者统计发现,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买盘多为保险公司。
“我们主要以配置盘为主,不会大幅影响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保险公司有不少社保、年金资金,所以不会进行投机炒作交易。目前负债端充裕,我们还是比较缺资产,因而市场回调会适时上车。”一位保险公司投资经理说。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也认为,长端国债活跃度的下降,意味着交易型机构在长债交易中占比下降,长债将更多由配置型机构定价。特别是保险机构,将在长端国债定价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保险配债节奏明显加快,仅仅人身险公司就在上半年增配1.8万亿元债券,月均3000亿元。而上半年10年期以上的国债与地方债净融资仅为1.5万亿元。以目前保险的增配能力,消化长债供给压力并不大。”杨业伟说。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也表示,如果近期低成交延续,或许意味着债市正在进入低波状态,市场参与者可能也需要逐步适应票息大于资本利得的投资阶段。
“断桥”与情绪谨慎为主因
关于为何市场交易量快速下降,业内人士称,主要与近期市场交易“缺桥”和交易盘情绪谨慎相关。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记者解释,由于交易对手入库以及产品户有“代付”需求等问题,部分账户之间不能直接交易,需要做市商在其中进行“过桥”交易。“近期不少做市商暂停了‘过桥’业务,货币中介此前会帮我们找好‘桥’,现在要求我们自带‘桥’做交易。”
此外,近期监管政策频发,多数投资者认为投资前景不明朗,市场多变复杂,目前尽可能要少做交易。
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认为,目前调控政策的出台并未结束,债市仍将处于波动状态,宽信用等政策预期主导市场波动。
“政策端调控和下半年国债供给增加都可能导致利率反转的情况发生。”上述人士说。
据国海证券测算,截至8月16日,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仅2万亿元,较3.9万亿元总额度进度缓慢。“我们预计8到11月专项债供给压力或将明显上升。接下来专项债供给放量,或推动资金面边际收紧和支撑超长端期限利差。”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说。
理财赎回风险可控
面对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业内人士分析称,央行指导有助于规范部分金融机构投资行为,债券市场波动引发负反馈风险不大。
从机构持仓数据看,近几日理财子公司及理财产品仍保持持续净买入,基于对于风险资产以及海外形势的预判,发生负反馈循环的风险较低。
杨业伟表示,央行管控长端利率过度下行的风险,并不意味着需要利率大幅度上行,小幅度调整能够测试风险和避免市场过度单边交易,但上行幅度过大,就存在引发风险的可能,甚至导致处置风险的风险。
民生理财也认为,短期内,央行对部分长期限债券交易进行了降温,预计短期内发生系统性利率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中期来看,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债市供需也未发生逆转,尚不会产生利率持续上行债市走熊的情景。
兴银理财认为,央行本意是管控风险而非增加风险,上周公开市场操作已表明央行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呵护态度,前几日国债招标表现强于预期,再结合偏弱的金融和经济数据来看,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相对可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