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终身寿险销售端:3%预定利率产品7月将成“尖儿货”?
2024年06月28日 06:45
作者: 陈露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预定利率下调在即,如果错过了4.025%和3.5%,不要错过3%。”“保险预定利率又要下调,要珍惜3%的产品。”6月以来,部分保险公司将于6月30日下架预定利率3%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消息引发关注,一些营销文案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呼吁消费者“且买且珍惜”。

  距网传6月30日的截止时点仅剩最后几天,保险产品的真实停售情况如何?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个险渠道、银保渠道、经代渠道了解到,当前仅有部分保险公司将对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进行预定利率调整,其他保险公司还没有下调预定利率的计划。不过,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下调产品预定利率,主要是为防范利差损风险。记者调研了解到,除下调预定利率之外,保险公司还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品期限等方式降低负债端成本;在投资端,通过增配高股息股票、长久期债券等,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

  部分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在即

  一位泰康人寿个险代理人告诉记者,该公司5月底发布通知,将在6月30日停售某款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新产品将于7月1日上架,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75%。预计新产品将在个险渠道销售,有趸交、三年、六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等缴费期限,根据缴费期限不同,最高投保年龄有所差异。“调整后,产品现金价值有所减少,以1年缴1万元,缴6年为例,老产品从第7年起每年可领1800元,新产品每年可领1650元左右。”该代理人告诉记者。

  另一位中小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记者,最近听说其他公司的保险产品将在6月30日停售,她目前还没收到所在公司的具体通知。“监管不允许炒停售,从接到停售通知到产品下架,时间一般很短,快的可能只有一两天,还得等公司安排。”该代理人说。

  “今年以来,陆续有保险产品停售,近期也收到一些合作的保险公司关于个别产品下架的通知,不过新产品的预定利率会否调整,目前还没有收到通知。”某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多位银行理财经理也表示,暂未接到预定利率3%保险产品下架的正式通知。

  根据记者调研了解到的信息,此次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是部分保险公司的自主调整,多家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未接到监管要求下调预定利率的窗口指导或通知。某银行系险企内部人士表示,下调预定利率并非小事,目前公司还没有调整的计划,领导层需要讨论研究。另一位中小险企内部人士也表示,公司暂未调整产品预定利率。

  尽管多家公司未调整产品预定利率,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低利率环境下,为防范利差损风险,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乃大势所趋。

  某头部险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调预定利率对公司资负匹配、降低利差损有益,对于预定利率2.75%的产品,公司会着手做一些准备,但何时推出新产品,需要看监管要求和市场反应。

  上述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各家保险公司会根据监管要求、自身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下架相关产品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给产品设定额度,卖完就会停售。从市场大环境来看,预定利率会越来越低。某城商行理财经理表示,该行代销的保险公司产品中,目前仅有一家公司通知有产品要停售。但从行业大趋势来看,后续或许会有保险公司跟进。

  利差损风险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近一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第二次调整。2023年7月底,根据监管指导,各家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切换,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

  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降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分红险和万能险的利率也在下调。今年年初,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对部分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水平不超过3.3%,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水平也要求降至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水平;对大型保险公司的要求为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1%。从最新披露的5月份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来看,超过90%的产品结算利率在3.3%及以下,较今年年初有所下降。

  事实上,无论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还是万能险结算利率、分红水平走低,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利差损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利差、费差和死差三个方面。利差可以理解为产品的定价利率和实际投资回报之间的差值。若实际投资回报高于产品定价利率,就产生利差益,反之为利差损。在当前环境下,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承压,难以覆盖负债成本,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上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仅为2.24%,处于较低水平。从保险公司情况来看,投资收益继续承压,2024年一季度,超半数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华西证券分析师罗惠洲认为,保险公司面临利差损压力,尤其中小险企由于基础薄弱,固定成本难以通过规模摊销,以3.5%预定利率计算,可能要达到4.5%甚至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才能实现成本“打平”。目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权益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另类资产供给减少,续期保费和再投资也面临匹配压力。随着险企潜在投资收益下降,利差损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为应对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从负债端、投资端共同发力:在负债端,保险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品期限等方式降低负债成本;在投资端,通过增配低估值高股息股票、延长资产久期等,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

  自去年预定利率下调后,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保底+分红”的分红险产品,来降低负债端成本。分红险产品采取“保证+浮动”机制,整体收益包括保底利率和分红收益。罗惠洲认为,分红险能够帮助保险公司适当降低利差损风险。相较收益率确定的增额终身寿险等,分红险保底收益率进一步降低,公司业绩好时,可以多分红给客户;公司业绩不佳时,可以适当减少分红,通过与客户共担部分风险,保险公司得以降低利差损风险。

  有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公司在往健康险方向转型。此外,也有部分保险公司主打“保险+康养”,向客户提供附加服务。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在投资端进行了策略调整,增配高股息股票、延长资产久期等,以匹配长期负债。

  “近两年,公司股东的保费收入增长较快,新增资金的配置压力很大。”一位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管理着股东寿险公司的绝大部分保险资金,为缓解利差损风险,公司今年抢配了一些银行长期存款、长久期利率债等资产。该负责人介绍,从行业情况来看,保险资金里的寿险资金普遍加大了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港股有些股票性价比较高,部分保险资金也加大了对港股的配置。另外,保险资金加大了对可转债的配置,可转债本身有含权属性,虽然和大体量的保险资金相比,可转债市场容量较小,但也可以起到分散投资的作用。

  “非标资产一直是保险资管行业很重要的一类配置资产,但是在当前环境下,传统的债权投资计划优势不再,公司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也在进行转型,增加了对股权投资计划、公募REITs等另类资产的研究和配置。”另一投资人士说。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应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运营能力和效率。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建议,应加强成本控制,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负债成本,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增强客户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通过优质服务和透明沟通,减少客户流失。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探营终身寿险销售端: 3%预定利率产品7月将成“尖儿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