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创年内新低? 美国PCE能否让9月降息柳暗花明
2024年06月27日 08:33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当地时间周五,美国将公布5月消费者支出物价指数(PCE)。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点阵图显示今年或仅降息一次。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言论基调普遍谨慎,结合经济数据反复,何时开启宽松周期重新变得扑朔迷离。市场预期,5月PCE有望进一步回落,这能否成为确定9月降息的垫脚石,无疑将吸引外界的目光。

  通胀指标或进一步降温

  PCE价格指数是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之一。

  此前公布的美国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意外保持不变。自2月和3月公布稳定数据以来,CPI重新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2%,上游成本压力缓解也有望逐步传递到下游消费端。

  根据华尔街机构的预测,5月美国PCE同比增速将从此前的2.7%降至2.6%,环比增速0.1%。不考虑能源和食品的核心PCE同比增速为2.7%,续创近三年新低,环比增速回落至0.1%,创去年12月以来低位。

  美联储官员正密切关注核心通胀中服务价格的变化,以衡量他们在对抗通胀方面的进展。CPI分项指标显示医疗保健费用上涨,而汽车保险成本作为核心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有所下降,航空票价、通信的价格也有所回落,房租压力犹存。

  BK资产管理(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核心通胀的大部分同比增长归因于某些服务类别的通货膨胀。汽车保险价格的下跌是一个潜在的迹象,表明保险公司提高保费的势头正在减弱。另一方面,还需要等待住房租金的进一步放缓,时间仍不确定。

  与此同时,施罗斯伯格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开始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胀比预期更具黏性。

  与PCE同时公布的,还有个人收入和个人支出月率。两者对预测未来物价走势有重要参考意义,消费者支出占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以上, 收入预期减弱有助于抑制需求对通胀的上升压力。

  富国银行在发给第一财经的报告中写道,零售额压力表明消费者可能感到了一些消费疲劳。消费者支出似乎变得更有选择性,必需品采购的增长开始超过非必需品。从餐馆的销售中看出,休闲方面的疲软经济消费者正在逐渐失去信心。

  富国银行认为,结合5月强劲的就业和工资增长,广义实际个人支出将增长0.3%,也就是说消费者没有失去自信,收入增长再次成为家庭购买力作为额外流动性,预测个人收入将稳步增长0.4%。

  施罗斯伯格向第一财经表示,消费者支出正在放缓,而且由于高利率的存在,一些消费者的信贷受到限制。然而,在失业率年内有望保持低水平的前提下,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状况看起来仍然强劲,预计下半年消费者支出增长将保持接近当前速度。

  美联储料保持耐心

  对于美联储而言,整体经济韧性和通胀高于预期意味着限制性货币政策仍需要保持下去。

  高物价的负面影响似乎已经产生,密歇根大学6月份消费者情绪的早期读数降至七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对通胀和家庭收入增长放缓的担忧挥之不去。本周公布的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继续下降。

  自上次会议以来,美联储官员表示,尽管他们对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在内的其他通胀数据的下降感到鼓舞,但在降息之前,他们需要看到更多这种进展。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官员在近期的普遍立场是,在对通胀持续向2%迈进有更大信心之前,降低目标区间是不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通胀研究总部——克利夫兰联储高级研究经济学家维尔布鲁格(Randal Verbruge)近日警告称,他提出的模型显示,到2025年第二季度,通胀率仍将高于2.7%的目标,到2027年年中,通胀率才将接近但略高于2%。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定价显示,9月降息距离充分定价还有一定距离,市场预期年内降息2次的概率约60%。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他预计美联储会在9月和12月两次行动。劳动力市场的力量为美联储提供了时间,让其在发出降息信号之前等待通胀的好消息,但美联储需要谨慎行事,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它等待劳动力市场正在弯曲的具体证据,那就太晚了。

  相比之下,巴克莱和美银仍保留着对12月降息的一份谨慎。美银经济学家盖本(Michael Gapen)指出,反通胀趋势依然是最有可能的物价前进道路。“不过我们认为,美联储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两份的有利通胀数据,才能获得足够的信心来扭转政策。”他补充道。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续创年内新低? 美国PCE能否让9月降息柳暗花明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