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受挫!基金短期策略有变 基金经理观点来了
2024年06月27日 00:29
来源: 券商中国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基金经理当前的核心策略,正从前期的进攻向防御变化。

  在上半年偏股型基金甚至债基大幅增加股票仓位后,进攻性、高弹性成为许多基金经理快速获得业绩的核心逻辑,而今公募基金的短期策略有变,增加强势的防御类股票成为许多基金经理的调仓核心,这使得高股息品种或强者恒强。

  多位基金经理也同时强调,虽然市场短期格局偏弱,但回调空间有限且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涌现,预计中期角度市场投资氛围或从保守趋向乐观。

  赛道基金调仓或增加防御性股票

  基金经理的短期防御心态明显,尤其当消费股与消费主题基金继续延续调整格局,被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作为市场短期偏弱的信号。

  尽管618电商大促作为消费基金经理、研究员们最为关注的消费赛道催化剂,但消费股在影响半年报营收的重大销售事件中几无表现。摩根士丹利基金一位人士指出,可以关注到近期消费风格表现延续弱势,且跌幅较大。当前国内经济始终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这导致消费板块表现持续疲弱。

  相关基金人士进一步认为,市场主要机会逐步转向科技以及具有防御性特点的品质。由于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整体一般,投资继续依靠制造业,地产投资未有改善,基建投资回落至过去一年的低位,考虑到专项债发行已经提速,基建投资预计逐步企稳。但经济整体缺乏弹性,在这种背景下高股息品种预计会强者恒强。总体而言,短期市场可能会呈现震荡格局,结构上以防御品种与科创板为重点。

  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人士则判断,A股可能已进入震荡期。该基金公司指出,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国内经济仍然展现出结构性改善的特征。投资方面,政府项目的加速落地提供了边际支撑,但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成交面积的下行预示着制造业新增投资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仍在等待改善。前期商品价格上行,预计价格变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望小幅回升。外需方面,尽管改善的趋势依然较弱,但出口价格有望反弹。总体来看,内需和外需均呈现弱改善态势,价格小幅反弹的基本形势保持稳定。今年的盈利整体预计有望将保持稳定,二、三季度在低基数的背景下有望实现小幅反弹。总的来看,宏观因素对指数的推动力或相对有限,投资者更为期待的是有力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市场信心。重要会议前多重改革的信号在不断释放。

  基金经理操作注重挖掘强势股

  尽管防御已成为短期策略的核心内容,但公募预期回调空间较小,且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涌现。

  创金合信宁和养老FOF基金经理魏凤春指出,自五一前地产政策预期变化到目前地产刺激已经两月,分析师追踪的效果显示政策效果有限,新房销售数据仍未企稳,进而影响销售—回款—拿地投资—新开工的链条修复,内需增长动能偏弱。

  4月底房地产政策的重大转向与外需提升的边际难度增大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创出年初以来新低(45.60%),以及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最高38%的关税的现实约束,大致可以判断以补库存为主要特征的海外小周期扩张动力开始减弱。这也是提示投资者应该将投资视野尽快拉回到内需的又一依据。

  外需逐渐疲弱,内需又当几何呢?从最新的EPMI数据可以推算,6月的PMI数据并不理想,内需依然不足。6月中国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为49.3%,环比回落3.4%,同比回落1.4%,比往年均值低3.3%,该数据历史同月首次低于50%。各分项数据大多处于回落,这种整体的回落,可以概括为:生产即将进入淡季,低位波动是大概率的事。因此,基于总量的配置依然需要保守,机会只在结构方面。

  尤其是在微盘股方向,基金经理们普遍表达了看淡的预期。魏凤春认为,目前监管的政策也是从退市、减持等市场失序的纠正入手的。沉疴用猛药,市场的出清和净化显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期,以微盘股为代表的风格调整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在年初已判断微盘股已经过于拥挤。深度调整后微盘风格反弹力度较大,但也只是个反弹,只有市场出清后,微盘股才具备趋势性的配置价值。

  上述基金经理强调,年初市场普遍认可红利低波+科技成长的多元配置逻辑,其间出海交易对这一主线产生了很大的扰动。随着扰动弱化,市场进入波澜不惊的状态,投资者有望重回这一共识。在过渡期,保守的投资者继续持有“耐心三宝”:黄金、长债和红利,静待科技成长市场的出清。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高度关注科技成长的机会,如央国企持股、硬科技、并购、治理结构国际化等。

  诺安基金人士也强调,虽然经济修复表现略慢,但改善情况亦可接受,预期在偏弱背景下的市场回调空间不大。在季节性和基数因素扰动下,5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低于4月,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所回升。但总体而言,5月经济活动数据显示内需“磨底”,外需保持相对强势增长。

  具体看,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地产周期相关数据显示地产一手房成交低位暂稳,但开发商现金流及投资意愿依然不强。地产新开工与投资增长均下行。同时,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显示财政宽松仍需加力增效。

  此外,在制造业出口方面,目前观察到虽然出口竞争力犹在,但外需增长或难以进一步加速,而内需出现再度走弱的早期迹象,所以 “稳内需”政策仍需加码才能巩固名义增长边际企稳的趋势,防止价格指标,尤其是CPI和房价预期再度回落。

  公募预期国家队护盘力度逐步增强

  不过,对于A股市场的中长期角度看,基金经理普遍预期投资有更大空间。

  平安股息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刘杰认为,当前的长线增量资金对股息及估值安全边际关注度逐步提升,沪深交易所分别代表长期稳定现金分红群体已经形成,积极分红氛围基本形成。A股在过去10年间分红企业的占比已经从65%提升至73%,整体分红率从38%提升至40%,连续三年分红的A股公司占比提升至52%。预计2023年分红企业数量占比会在2022年67%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约73%(按分红预案统计);同时,2023年分红比例(按已公告年度分红金额测算)中位数为30.3%,相较2022年21%的分红比例大幅提升。

  “无风险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增配权益资产来提高长期收益率势在必行。”刘杰认为,A股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长期且稳定的资金,红利策略则与这部分增量资金匹配性较高。“高股息” 策略既能为追求稳健风险收益特征的机构投资人提供选择,又可有效规避权益市场波动风险。再加上央国企的历史使命赋予其估值重估价值,新“国九条”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分红率的提升以及红利低波资产当前股息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因此,目前宏观环境适合绝对高股息策略即稳定价值类为主要配置方向。

  长城基金高级研究员汪立认为,宏观视角来看,在央行货币政策思路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整体汇率的当下波动性明显增强。2024陆家嘴论坛上,央行“透露”货币政策调控转向,对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利率体系框架的变化均有重要指引。

  具体来看,一是逐步淡化货币政策调控的数量中间目标,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二是政策利率体系发生重要转变,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此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三是央行买卖国债不是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强调,短期内,机构对大盘仍然维持在“上有顶、下有底”区间窄幅震荡格局的判断。其中的“顶”是由基本面决定的,近期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供需结构困扰等基本面因素使得市场承压并持续回调;“底”则来自国家队对盘面的支撑,已经出手对沪深300在内的权重指数ETF放量增持,如果大盘有进一步下行风险的话,国家队的护盘力度也或将进一步加强。

  落到投资上,相较于其他指数,汪立认为,当前科创板在政策支撑下表现更为强势,趋势相对明朗。在资金高低切避险情绪的带动下,科创板仍有表现空间,此外,其中的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基本面修复向上周期,业绩预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叠加新质生产力的发酵,科创板值得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进攻受挫!基金短期策略有变,基金经理观点来了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