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北京国资拟控股瑞信证券 方正证券退出 瑞银仍保留14.99%
2024年06月25日 00: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大动作!北京国资拟控股瑞信证券 方正证券退出 瑞银仍保留14.99%】6月24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简称“瑞银”)宣布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瑞信证券”)36.01%股权。同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称,拟8.85亿元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瑞信证券49%股权。

K图 601901_0

K图 UBS_0]

  6月24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简称“瑞银”)宣布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瑞信证券”)36.01%股权。同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称,拟8.85亿元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瑞信证券49%股权。

  北京国资拟入主瑞信证券

  具体来看,瑞银和方正证券已与北京国资公司就出售瑞信证券共85.01%股权达成三方协议。该交易包括瑞银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05亿元),以及方正证券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5亿元),合计15.355亿元。本次交易经过了全面的竞购流程,交易完成尚需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并满足惯常的交割条件。

  方正证券当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所持参股公司瑞信证券49%的股权,转让对价约8.85亿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 P.Ermotti)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收购瑞士信贷后,我们在华的布局得以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两家公司在中国境内均拥有含多个法人实体的业务平台,需要遵守监管机构对此的相应要求。过去近20年,瑞银与北京国资公司紧密合作,一同发展在华业务。因而,向这一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出售我们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是最优方案。瑞银在中国内地展业已有35年的时间,并将持续在这一重要市场扩展业务。”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有企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要素市场、消费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的金融类企业管理经验。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有着近20年的紧密合作关系,本次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交易完成后,瑞银和北京国资公司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14.99%和85.01%的股权。

  新机遇引领可持续发展

  此前,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信”)持有瑞信证券51%的股权,方正证券持有其余49%股权。今年5月,瑞银宣布,已完成与瑞信的合并。瑞银表示,此番收购仅为位于瑞士的瑞银、瑞信母公司层面,而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各国子公司实际收购进度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瑞信证券股权花落谁家,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瑞银和瑞信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众多,加之对外资持股比例的特定要求,这两家机构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变得相对复杂,进展也较为缓慢。如今,瑞银和方正证券积极寻求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的85.01%股权,这一交易是双方加快整合进程、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瑞信曾计划100%控股瑞信证券,但最终落空。2022年,方正证券曾公告称,拟以11.40亿元的价格向瑞信转让所持瑞信证券49%的股权。若交易完成,瑞信将持有瑞信证券100%的股权。

  如今,随着瑞信被瑞银吸收合并,瑞银在中国已控股了瑞银证券,但受到“一参一控”的政策限制,出售瑞信证券也成为预料之中的事情。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国资公司的入主,将为瑞信证券带来资本支持、政策优势、业务拓展、财务改善和治理水平提升等多方面的新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瑞信证券近年来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北京国资公司的入主有望通过资本注入和资源整合等措施改善其财务状况。作为长期投资者,北京国资公司可能更加注重瑞信证券的长期发展,有助于瑞信证券实现可持续增长。

  对于方正证券而言,出售非核心资产有助于其财务状况的改善和主营业务的聚焦。方正证券在公告中表示,经初步测算,此次股权转让如交割日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将增加公司本年度净利润约2.73亿元;如交割日在 2024年12月31日之后,受公司权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证券股权负收益影响,将增加交割日所在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73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大动作!北京国资拟控股瑞信证券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