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到底有多少“隐藏技能”?一起看秸秆“七十二变”
2024年06月09日 02:05
来源: 央视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秸秆到底有多少“隐藏技能”?一起看秸秆“七十二变”】在科技加持下,一根根秸秆正从田间走向车间,“变形”为新物料。在江苏南京六合,安徽阜阳,一捆捆“秸秆卷”被吞进了发电厂的“大肚子”中,摇身变成企业不可或缺的“绿色食粮”。在河南淮滨,小麦秸秆粉碎后,被压制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生物质颗粒。小小的秸秆既可固化成型,也可燃烧发电,还可沼气化利用。目前,河南省19家生物质发电厂,每年燃烧100多万吨秸秆。72家大型沼气工程、29家成型燃料加工厂,每年又可转化230多万吨秸秆。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把秸秆和畜禽粪便通过高温发酵、灭菌、黏合,开发生产出育秧基质片,成本低、好降解,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利用、农民育秧取土和工厂化规模育秧三大难题。

  伴随着今夏小麦丰收,田间地头的秸秆也多了起来。作为粮经作物种植生产大国,我国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我们一起聚焦秸秆的综合利用,怎么让秸秆“七十二变”?当秸秆再回农田,循环农业有何新亮点?如何挖掘秸秆的更多“隐藏技能”?

  安徽固镇:牛儿吃上了“新口粮”

  眼下,安徽蚌埠市固镇县的110多万亩小麦正在收割,在人们喜获新粮的同时,固镇县的养殖场里的牛羊也享用上了“新口粮”,它们的配方饲料里有80%就是小麦收割后留下的秸秆。

  位于蚌埠市固镇县的这家肉牛繁育基地里,1200多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安格斯能繁母牛正在吃“早餐”,基地每天早上8点投喂第一餐。

  国海创联新马桥牧场场长崔焕军:根据能繁阶段的能量需求,我们制定了饲养配方,秸秆占80%,苹果渣占15%,精料的比例占5%。

  为了让牛能够接受秸秆,养殖场通过除尘、切割等特殊处理,让秸秆摸起来又柔又松,有点像鲜嫩的青草,再加上苹果、玉米这样的精料,一份营养均衡的配方饲料就做好了。一公斤的饲料洒上半公斤的水,搅拌均匀后,就是牛的营养餐。

  国海创联新马桥牧场场长崔焕军:我们全群存栏是1200头,每头牛每天的秸秆使用量在10公斤左右,全群每天的使用量是12吨左右。现在是麦收阶段,新的秸秆也下来了,我们的牛可以吃到新口粮了。

  崔焕军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和固镇当地的八家秸秆供应商达成了合作协议,只要需要秸秆,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相对于其他地区,每头牛饲养成本要降低到30%左右。

  蚌埠市固镇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 吴晓悠全县现有各类肉牛养殖场户1000余个,肉牛饲养量达6.2万头,建成105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全县每年的秸秆收储利用总量是85万吨,其中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是21万吨,肉牛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水平在稳步提升。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计划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在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在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

  秸秆“营养餐” 为土地“增肥力”

  小麦秸秆在畜牧业“大显身手”,那它还有没有“潜力”可开发呢?江苏太仓东林村还探索出了一条“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循环农业产业链。秸秆再回农田,这样的循环农业有何新亮点?

  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我们发现,麦秸秆、稻秸秆都可以收集起来变废为宝。比如发酵中用粮食做的副产,豆腐渣、啤酒渣混进去,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就上去了。

  江苏太仓东林村三夏服务专班王晓平:这边是东林村的全电气化发酵罐,它就像一个保温桶。

  现代科技加持,发酵工艺迈上了新台阶,也让循环农业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了解到,太仓市已建成秸秆收储服务组织13个,建设6个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加工中心,形成了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的综合利用格局,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这里是东林村刚刚收获的麦田,我们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发现,麦田里边多了我手中拿的这种有机肥,它其实就是麦田收获以后,秸秆综合利用以后再回到田里边。我在地里边闻到了一种发酵的味道,它其实就是有机肥不断“营养”土地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麦收之后,马上为下一季的粮食生产打好了营养底座。

  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瑞兴:这就是一个循环农业、循环往复最好的表现了,取之于土,还之于土,土壤也能生生不息。

  参照东林村的做法,今年隔壁万丰村、雅鹿村等多个村庄也加入进来,成为循环农业发展的小伙伴。从一根秸秆到一粒粮食,大伙儿都在精打细算,提质增效。

  “秸”尽所能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当前全国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为8.65亿吨,可收集量7.31亿吨,综合利用率超过80%

  总体来看,秸秆综合利用整个产业链当前的总体效益不高,收储成本过高,影响了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可持续性。秸秆大部分被加工为饲草,还有一部分会用于发酵成肥料等,如何挖掘更多秸秆的“隐藏技能”? 专家认为,破题之路是提升秸秆产品附加值

  “高值化”利用秸秆

  提升秸秆产品附加值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海林:目前秸秆离田综合化利用的途径主要有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的资源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它的附加值。

  安徽丰原集团高值化利用专项负责人孙磊:我这一身衣服都是聚乳酸做的,我们以秸秆为原料,经现代生物发酵技术,能生产出一系列纤维、塑料替代制品。

  在科技加持下,一根根秸秆正从田间走向车间,“变形”为新物料。在江苏南京六合,安徽阜阳,一捆捆“秸秆卷”被吞进了发电厂的“大肚子”中,摇身变成企业不可或缺的“绿色食粮”。

  在河南淮滨,小麦秸秆粉碎后,被压制成一种新型环保燃料生物质颗粒。小小的秸秆既可固化成型,也可燃烧发电,还可沼气化利用。目前,河南省19家生物质发电厂,每年燃烧100多万吨秸秆。72家大型沼气工程、29家成型燃料加工厂,每年又可转化230多万吨秸秆。

  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把秸秆和畜禽粪便通过高温发酵、灭菌、黏合,开发生产出育秧基质片,成本低、好降解,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利用、农民育秧取土和工厂化规模育秧三大难题。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38
原标题:秸秆到底有多少“隐藏技能”?一起看秸秆“七十二变”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