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需提质增效重回报
2024年06月07日 06:05
来源: 经济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如何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是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必答题”。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在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内外兼修,提质增效重回报,通过加大分红派息力度、适时采取回购增持等手段,提升价值实现能力,更好回馈广大投资者。

  提升分红积极性

  作为回报投资者最直接、最有效路径之一,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备受市场关注。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喊话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加大分红频次。

  上市公司积极回应投资者所呼,分红意愿及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初,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3年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的92%,其中100余家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进行现金分红;合计现金分红金额2.24万亿元。274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10亿元,30家公司超100亿元。

  “2019年度至2023年度,公司预计现金分红累计总金额达3.25亿元,占首发募集资金净额的98.24%。”特宝生物财务总监杨毅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特宝生物将根据发展阶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综合考量股东意愿,不断平衡长短期利益,在保障长期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回馈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可和投资信心。

  多家上市公司计划提高分红频次,加入半年分红、季度分红的队伍。5月29日,华鑫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2024年中期相应期间持续盈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现金流可以满足正常经营且满足现金分红条件、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或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后适当增加一次中期分红。

  “在监管的鼓励引导下,A股市场一年多次分红氛围渐浓。持续分红、及时分红、多次分红体现了上市公司自身财务的稳定性,也表现出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尊重,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距离。”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

  虽然上市公司分红热情升温,但常年不分红的公司依然存在。对此,新“国九条”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监管部门频频出手。今年3月,方大特钢发布年报称2023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引起舆论关注。上交所即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货币资金余额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连续两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及合理性等。方大特钢随后调整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

  “在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充分重视对公众投资者的分红回报,就分红情况与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多倾听投资者意见,充分研究、合理安排,平衡好投资者回报与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提高分红水平,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田利辉表示。

  鼓励注销式回购

  作为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股份回购具有优化资本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等作用。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优化相关制度,支持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稳定股价,维护股东权益,夯实市场平稳运行基础。

  去年年底,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回购、实施回购、规范回购,积极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接连抛出回购方案。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已有逾900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股份方案。例如,4月30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低于20亿元(含)且不超过40亿元(含)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谈及回购股份目的,通威股份表示,此举是为彰显公司在两大主业多个环节的突出领先优势,促进企业长期内在发展价值的充分体现,提振股东投资信心,同时在未来合适时机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例如,3月21日,国金证券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含),不超过1亿元(含),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并自回购完成之日起十日内注销。

  “发展良好、基本面健康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注销式回购的方式回报投资者。反过来看,这也能体现出企业的投资价值。”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主动回购股份并注销,让股价更具“含金量”,回馈股东诚意更足,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的同时,监管部门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对利用回购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去年11月,因承诺回购却不实施,合纵科技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表示将对公司及相关违规当事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专家表示,监管执法“长牙带刺”,对包括“忽悠式回购”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释放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鲜明信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要端正态度,依法合规运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做到有诺必行。

  提升发展质效

  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是投资价值的源泉。积极回报投资者,优化公司治理、做好主业经营、提升营收水平是前提。

  在近期密集举行的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上,一大批上市公司对未来经营计划、重点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展望,表示将提质增效重回报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加大研发投入、聚力科技创新、做好市值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经营质量提高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加大研发投入被频繁提及。例如,凯尔达去年研发投入3235.76万元,同比增长23.45%,占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6.72%。“公司研发团队在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本体技术、伺服焊接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凯尔达董事长侯润石说,公司未来还将不断深耕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技术,扎实研发,开拓创新,助力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少上市公司重要发力点。“金盘科技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作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致力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效益和竞争的全面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塑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金盘科技董事、总经理李辉表示,公司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拥有核心技术达108项。

  做好市值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关注内容。航天智装总经理王涛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在经营中围绕主业,做好公司业绩,同时通过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高质量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举措,促进价值实现。”

  还有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量。“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精智达董事会秘书彭娟介绍,在业务开拓方面,精智达今年将针对市场新趋势和客户新需求,加快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客户对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设备“出海”。

  展望未来,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进而推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为更好回报投资者提供坚实保障。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支持那些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公司加快做优做强,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system
原标题:上市公司需提质增效重回报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