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 机构抱团抢“放心资产”
2024年06月07日 05:2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 机构抱团抢“放心资产”】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宽幅震荡,以高股息品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板块异军突起,震荡走强。截至6月上旬,这一市场风格再次迎来高潮。一位资产管理规模超50亿元、以量化中性策略见长的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近期投资者对5%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产品表达了很强的投资意愿。有券商资管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只要有足够的产品额度,“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在A股市场偏好红利、低风险策略以及低风险产品,不仅显示出市场主流风险偏好的转向,同时也彰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对于“投资确定性”的共识和行动。

  哪类投资策略或是风格算得上是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王者?

  站在6月上旬这一时点回溯,“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策略今年以来获得了各类投资者的交口称赞。在目前这轮始于5月下旬的调整行情中,红利策略再度星光四溢。伴随着部分龙头电力股、煤炭股迭创阶段新高的表现,不少投资者惊叹:“市场闪光点还得看红利!”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近期一位中型量化私募创始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虽然预期自家中性策略相关产品今年的年化收益率约5%,但很多客户表示兴趣极大,近期来公司咨询的投资者也人头攒动。

  资金流入防御品种

  受A股市场资金面与风险偏好波动、国际大宗商品走强等因素共振影响,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宽幅震荡,以高股息品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板块异军突起,震荡走强。截至6月上旬,这一市场风格再次迎来高潮。近几个交易日,诸多迹象显示资金正持续流入电力、煤炭、公用事业银行等偏防御方向,投资者扎堆情况明显。

  一位资产管理规模超50亿元、以量化中性策略见长的量化私募创始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近期来公司询问中性策略产品的投资者很多,且对5%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产品表达了很强的投资意愿。有券商资管的机构投资者说得更为直接,只要有足够的产品额度,“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

  该私募人士坦承,虽然该机构的量化中性策略还从未出现过单一年度的亏损,但相对于2021年、2022年10%左右的收益率,去年相关策略产品的收益率已经降至7%-8%。今年由于市场投资难度加大,预期收益率可能会降到5%左右。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净值的个人客户和机构投资者仍然兴趣浓厚。受限于策略容量上限,有投资者甚至表示,希望能将投资额度从原来的一两千万元提升到亿元以上。

  综合今年以来量化私募整体业绩来看,受1月及5月下旬以来的市场调整影响,来自多家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头部量化私募中证500量化指增策略产品的收益率中位数,基本接近零值,即基本没有做出超额收益。

  机构抱团特征明显

  今年上半年,A股大盘价值风格持续极致演绎,公募等投资机构向高股息、传统价值蓝筹方向的聚拢趋势已十分明显。

  华鑫证券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在个股方面已经呈现出一定抱团特征,具体表现为重仓股的总数量自2021年以来首次开始下降。另外,公募基金连续加仓的前两大重点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在日前发布的公募基金持仓分析报告中表示,经过1月份小微盘股的急速调整之后,一季度公募基金在投资组合调仓方面正在明显“抱团增配高股息与资源品方向”。一方面,下游周期中的公用事业、交运方向均获增持,电力与航运港口同步获得公募机构大幅加仓,大金融板块中的银行也获得公募明显增仓;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在大市值央企上市公司的配置占比明显上升。整体而言,一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的加仓方向可以总体概括为增配“价值中的价值”。

  此外,来自光大证券5月金融工程量化月报的研究进一步显示,5月份“基金抱团分离度”较4月下行,当月基金抱团程度有所加强,抱团基金的超额收益率也在5月份出现小幅上升。

  高股息资产或被重新定价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在A股市场偏好红利、低风险策略以及低风险产品,不仅显示出市场主流风险偏好的转向,同时也彰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对于“投资确定性”的共识和行动。

  例如,针对红利策略,尽管相关强势个股5月以来的上涨已经使一些资金出现“恐高”情绪,但大量投资机构仍然预期相关方向“强者恒强”。景领投资分析,当前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的中期趋势尚未结束,今年以来有利于高股息资产的宏观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长期国债收益率维持较低水平,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宽松基调,高股息资产或正被“市场重新定价”。

  雪球副总裁张舒冰称,今年以来市场资金持续追逐高股息资产进而形成向上趋势,核心原因还是各类市场参与者“追求投资胜率”的选择。一方面,从宏观环境来看,市场利率仍存在向下空间,“放心资产”的收益率持续走低,高股息资产优势显现;另一方面,很多高股息标的兼具低估值的特征,同时还受益于一些市场政策的催化。

  张舒冰进一步总结称,目前投资机构的共识是“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找相对确定的机会”。而从潜在的风险角度看,持续押注某一策略或者风格,较难长期获得战胜市场的阿尔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应当关注标的本身的投资价值以及投资真正的确定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38
原标题:“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 机构抱团抢“放心资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