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中泰化学公告了收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股票简称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的事项,这也是近期又一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个人以为,对于近期众多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的现象,不可漠视,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探究与重视。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15日,A股市场共有178只ST股票,而在5月6日至5月15日的短短10天内,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0天内居然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戴帽”,也在市场上形成一道刺眼的“风景”。
此次中泰化学之所以被ST,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以及2021年报、2022年报存在重大遗漏等是主要原因。总体而言,从众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来看,原因各不相同。例如,尽管新潮能源2023年大赚26亿元,但由于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戴帽”。此外,像汇金股份、海峡创新、特发信息等3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与中泰化学一样,都是由于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存在资金被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经营活动严重受到影响,且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违规担保且情形严重、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等情形的,将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是,今年以来被ST的上市公司中,为数不少的却是由于存在违规行为。毫无疑问,这一现象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期上市公司出现密集“戴帽”潮,与新“国九条”的出台、《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发布,以及沪深交易所修订并重新发布了《股票上市规则》不无关系。相关制度的出台,也进一步向市场发出了强监管的信号。
上市公司掀起“戴帽”潮,对其股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多家被ST的公司股价出现连续跌停走势,ST板块也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例如,汇金股份被ST后,其股价在5月14日、15日连续跌停,其投资者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相关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是市场监管的需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因触发相关条款,被ST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一个是正常的市场监管行为,一个是由于自身行为触犯了规章制度。但是,上市公司掀起“戴帽”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上市公司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大缩影。个人以为,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一家上市公司被ST,或许并不存在退市的风险,但对投资者会造成伤害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股价的表现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掀起“戴帽”潮,在无形中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上市公司出现“戴帽”潮的现象,并不能独立地看待。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公司治理存在短板等,才是造成被ST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违规成本低的短板,则再次凸显。例如,对于年报虚假记载的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往往会受到罚款的处罚,其股票会被“戴帽”。然而,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既是投资者的重要决策参考,也事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且,年报虚假记载行为属于虚假陈述,违法或违规性质的严重性是不容置疑的,罚款与“戴帽”的处罚,威慑力与警示效果显然也是有限的。就这一点,个人以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净化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只有如此,上市公司出现密集“戴帽”现象的闹剧,才有可能受到抑制。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