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冻雨席卷茶园 衍生品助力湖北茶农抵御寒潮冲击
2024年05月27日 09:50
作者: 费天元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费天元)“我种了几十年茶,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气。”回忆起寒潮来临时的场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位老茶农记忆犹新。今年2月,湖北省遭遇大范围寒潮天气,暴雪与冻雨叠加,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冲击,蕲春县雾云山茶园的特色“雨前茶”几乎绝收。

  面对极端天气,茶农们过去缺少有效的避险手段。而在今年,全国首个“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落地蕲春,改变了茶叶种植只能“看天吃饭”的状态。日前,上述项目已顺利完成理赔,大大弥补了参保茶农因寒潮天气造成的损失,成为期货与保险行业共同探索助农惠农模式的又一创新性实践。

  弥补极端天气损失

  在蕲春县北部的雾云山麓,雾云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查理斯管理着一片300多亩的有机茶园。谷雨节气前采摘的“雨前茶”是公司主打产品,往往在采摘前就被订购一空。

  今年2月,正处于茶树萌芽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寒潮彻底打乱了计划。“这是2月6日拍的照片,上面冻得发红的就是刚长出来的新叶,冻雨一冻、然后阳光一照,这些叶子就全死掉了。” 查理斯向记者展示了茶园遭遇寒潮时的照片。

  受寒潮影响,雾云山茶园今年采摘时间相比往年晚了整整两周,造成特色的“雨前茶”几乎绝收。查理斯简单算了笔账:往年“雨前茶”的销售收入能占到全年收入的70%,但今年这部分订单基本全部作废,茶园整体经济效益要较往年下降50%左右。另外,茶园采茶时会雇佣当地两三百位村民,效益不佳也会对周边村民收入造成影响。

  过去,面对极端天气,茶农们基本是“听天由命”,当受灾特别严重时,政府会给予一些补贴,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部分规模化茶园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去尽量规避天气影响,但整体效果有限。

  今年年初,当地政府向茶农们推广了一款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吸引了查理斯的兴趣,虽然对其中一些专业性条款还不是很理解,但他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300亩有机茶园进行了投保。1月26日,全国首单“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在蕲春正式签约。

  事后来看,这个项目开展得非常及时,2月1日至2月10日、2月20日至2月27日两个时段,蕲春先后发生两场冻灾,在气温屡次跌破合同约定阈值的背景下,项目取得高额赔付。雾云山茶园的300亩茶叶共计保费33330元,最终获得赔款87924元,赔付率264%,显著弥补了因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

  创新服务“三农”模式

  在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实体产业及农业领域面临的气候风险日益增长的环境下,通过衍生品市场和保险业的结合,实现气象风险有效转移和分散,是金融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专业性的重要探索。

  对于保险业来说,天气指数保险的核心是将农作物收益与特定气象指数相关联,当指数达到或越过特定阈值时,保险公司触发理赔。相比于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具有灵活性更强、成本更低、理赔更简单等特点。

  中国人寿财险黄冈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魏业彪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风险因素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传统农业险常常难以准确评估这些风险,导致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定损难度和赔付压力。而天气指数保险通过公允的气象指数来确定保险赔付,理赔过程相对简单,降低保险公司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的参保获得感。

  对于期货业而言,当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天气指数保险后,期货公司会与保险公司签订基于特定天气指数的场外期权合约,将气象风险通过金融市场转移至对手方。在此过程中,期货公司相当于起到“再保险”的作用,这为衍生品工具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

  湖北蕲春是招商局集团定点帮扶地,招商期货有限公司参与了本次湖北蕲春项目的研究开发,子公司招证资本设计提供了本次项目的场外期权方案。招商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思然告诉记者,在与企业和农户的交流中,公司意识到当下气象灾害风险对农业影响的严重性,这些风险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农民生计问题。

  “气象指数直接关联了天气变化与农业运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和精确的风险度量方式。这样的品种创新突破了传统金融产品的限制,利用气象数据作为风险管理工具,为保险和期货市场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为农户及产业主体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风险对冲手段。” 王思然说。

  探索更多场景应用

  “天气指数保险+衍生品”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试点,除了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直接参与外,也离不开期货交易所、中央气象台以及天气领域专业咨询机构的助力。

  2022年9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央气象台正式发布优化后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该指数基于中央气象台权威气象数据,目前已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7个基准城市,包括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制热指数和制冷指数。

  本次湖北蕲春“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就是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中的武汉日平均温度指数作为标的,规定冻灾预警线为4.5℃,即当武汉日平均温度指数低于4.5℃时,认定冻灾发生,参保农户获得赔付。

  可以发现,在整个项目中,4.5℃阈值的设定尤为关键,设定过低会导致农户获赔条件过于苛刻,设定过高又会增加理赔压力且难以找到合适的风险转移对手方。在此过程中,深耕天气风险管理领域的天韧科技有限公司就发挥了独特的专业作用。

  据天韧科技总经理张旭介绍,由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基准城市不包括蕲春,所以本次项目选取了武汉的温度指数作为标的。经过天韧科技分析,武汉站和蕲春站日平均温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参照武汉站的日平均温度设置赔偿标准可行,并最终确定此次项目4.5℃的阈值。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缺少场内的标准化合约,每个天气衍生品项目的设立,其实是对手方之间相互匹配的结果。“比如去年7月在广东推出的‘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我们就协助期货公司设计了温度指数零成本互换期权结构,将高温受损方水产养殖企业与高温受益方空调经销企业进行撮合,最终实现风险互换效果。” 张旭举例道。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天气指数保险的受众群体远不止农业。事实上,包括售电企业,生产冷饮、啤酒、羽绒服的消费类企业,游乐园企业,以及光伏、水电、风电相关的新能源企业等,都存在天气风险管理的诉求。

  “近年来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2023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天气衍生品场内品种平均交易量较上年增长了260%,场外交易也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映射到国内,我国农业、电力、能源等行业都存在天气风险管理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张旭说。

  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国内天气指数保险及天气衍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包括衍生品知识较难普及、场内标准化合约缺失、指数覆盖区域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创新模式的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6
原标题:当冻雨席卷茶园 衍生品助力湖北茶农抵御寒潮冲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