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论文发表需求 不能光指望增加期刊
2024年05月26日 23:23
作者: 张子庆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据报道,毕业季来临,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面临着发论文的“难题”,不少不法分子又打起了学术论文的主意,他们声称花钱就能搞定论文写作、发表等一系列问题,骗局多样,招数百出。一些搜索引擎、电商平台、论坛上,依然可以找到大量标榜“快速发稿”“一月内见刊”“先发表再收费”等论文代写代发的广告。

  现实情况是,众多的高校研究生、老师和科研人员发文需求量巨大,但学术期刊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发文需求强烈与学术期刊数量不足,的确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表面看,我国期刊种类似乎也不少了,2021年全国出版期刊10185种,其中在2014年、2016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学术期刊达6449种,占到期刊总数的60%多。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数量有限的学术期刊,仍解决不了“僧多粥少”的困境。

  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97.78万人。这还仅是高校教师、学生的数量,另据有关统计,中国科研人员超600万,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个庞大的群体都有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需求。

  翻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第一,其中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上。比如,2020年中国作者一共发表了54.9万篇SCI论文,但只有2.5万篇发表在本土的SCI期刊上。

  增加学术期刊数量,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是,创办新的学术期刊谈何容易,从办刊到实际运营等,都是不小的难题。想要创办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被SCI纳入数据库范围,包括向高水平作者约稿、邀请知名编委等,决非朝夕之功。

  光是增加学术期刊数量,也很难达到“对症治病”的效果。因为发表论文关系研究生能否顺利拿到学位、教师能否顺利评上职称,学术期刊本应承载的学术争鸣、科学研究等作用被弱化,甚至出现偏移,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蔓延。

  今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2024年第一批次学术不端行为,涉及15所知名大学,累计32篇论文。之前,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以长125页的材料实名举报,列举了其导师黄飞若教授篡改数据、编造实验结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实名联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等,无不引发广泛关注。

  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生毕业、教师评职称,而不是为了传递和交流学术成果,促进学术发展、推动文化创新,以如此功利化、浅表化的办刊目的,也是不可能创办出一流期刊的。适度增加学术期刊数量当然也未尝不可,但想要破解发论文难题,还需要做好“减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扭转教育评价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导向。在现实中,包括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在内,都开始为教师和学生发论文硬性指标解绑减负。这些有的放矢的举措,有利于让论文发表去除浮躁,回归学术科研本质。

  所谓发论文难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期刊数目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应当根据国情适度增加期刊,另一方面也应端正教育评价导向,不要让论文发表成为教师学生的不堪承受之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满足论文发表需求,不能光指望增加期刊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