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反弹未完 稳步上行态势将延续
2024年05月26日 19:00
来源: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十大机构论市:反弹未完 稳步上行态势将延续】本周沪指下跌2.07%,深证成指下跌2.93%,创业板指下跌2.49%。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K图 000001_0

  本周沪指下跌2.07%,深证成指下跌2.93%,创业板指下跌2.49%。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华金策略:反弹未完 TMT可能有配置机会

  短期调整幅度有限,反弹未完。(1)分子端:经济延续修复预期。一是高频数据显示地产销售有所回升。二是超长国债发行后,开工率回暖指向基建相关项目开工可能加速。(2)流动性:维持宽松。一是美国通胀和就业压力有所缓和,尽管美联储会议纪要仍偏鹰,但年内降息是大概率,美元走弱、国内经济修复预期下人民币汇率偏强,海外对国内宽松掣肘的影响下降;二是地产大幅放松、国内经济修复预期和风险偏好可能上升,外资、融资短期可能持续流入。(3)风险偏好:短期受压制,但难进一步下行。围台军演压制市场情绪,但中美、中欧短期关系明显改善,地缘风险难持续上升;地产放松、超长国债发行等政策依然对风险偏好有支撑。

  中信策略:现实逐步验证后 稳步上行态势将延续

  市场步入存量状态,全球资金再平衡冲动降温,基于预期修复的行情结束,现实逐步验证后,稳步上行态势将延续,配置上建议继续围绕绩优成长、低波红利和活跃主题布局,减少轮动博弈。一方面,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已不支持纯粹预期修复驱动的行情,活跃私募进一步加仓空间有限,ETF呈现持续小幅流出,海外风险资产在修复,全球资金再平衡冲动降温。另一方面,行情转向由政策、基本面和风险偏好逐步改善推动的稳步上行趋势,有四个因素的验证至关重要:一是地产政策转向的效果及后续进一步的政策应对有待验证,二是旨在优化供给端的产业政策需要时间逐步起效,三是三中全会各项改革方针的推出值得期待,四是复杂的地缘环境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需要消化。

  海通策略:短期市场或处阶段性休整 中期中高端制造代表的白马或成主线

  综合来看,市场后续走向仍需跟踪政策落地情况以及宏观经济数据能否加速复苏。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提出,乐观、中性、悲观情境下近期地产政策出台或支撑24年实际GDP增速达到5.9%、5.6%和5.4%,预计有助于推动全A归母净利增速达到8%、6.7%、5%,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推动下宏微观基本面能够加速修复,有望支撑市场回暖。市场休整后股市主线机会有望浮现,关注基本面更优的中高端制造。回顾历史底部第一波反弹期间,由于基本面趋势尚未明确,往往呈现各行业普涨、轮涨的特征,随着后期基本面得到验证,业绩支撑下往往会出现主线行情。2/5以来的这轮上涨行情中行业轮动同样较快,借鉴历史经验,市场休整后或有望明确主线行情,我们认为基本面更为强劲的中高端制造有望成为中期股市主线。

  国君策略:不确定性下降是中国股市上升关键动力

  冬天过后,春天依然在。本周股市调整,表观原因在于市场对于地缘风险的担忧升温。我们认为尽管外部地缘依然严峻,但过去两到三年市场并未给与过高期待。更重要的在于,应该看到经济社会内部不确定性正在下降,这是驱动本轮市场行情的核心要素。与多数审慎共识不同,我们认为预期不再下修,不确定性下降,是中国股市能够上升的关键动力。不同于23年股市高期待、高持仓但乐观预期持续落空的局面,在经过多年调整与24年初股市波动后,股市呈现低预期、低期待、低仓位特征。一致偏低的共识隐含了可能出人意料的回报空间与对边际利好更积极的响应。中央财政转向扩张、地产政策直指症结,内需政策更为积极;新一轮体制改革与创新路径呼之欲出。尽管在过去巨大不确定性下依然有行为和思维惯性,表现为数据疲弱与股市反复。但人民币币值稳定+内需政策发力+改革预期升温的边际组合令中国资产逻辑变得顺畅。投资机会在年中,敢于逆向布局,股市震荡上升。

  招商策略:哪些因素能推动指数上第四台阶

  今年以来,指数呈现“百点”上台阶的态势,分别在1月初至2月下旬,3月下旬到4月下旬,4月下旬到现在上了三级台阶,每次上台阶,都与接下来有重要会议召开,预期向好有很大的关系。近期,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召开、发改委就经济体制改革发文,释放了重要信号。前者涉及电力体制改革、发展风险投资等九项议题,后者就全力推进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任务提出七项任务。对比海外主要指数,国内指数主要优势在于盈利能力更强和自由现金流占比更高,估值绝对水平较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盈利整体平稳缺乏弹性,缺少高景气的方向时,而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明显下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速回升,上市公司整体的自由现金流加速改善。在经济平稳时,高ROE高FCF龙头能够稳定的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接近ROE水平的年化回报,成为在经济稳定,资产荒加剧背景下的稀缺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类型。

  申万宏源:短期缺乏新的进攻方向 逢低布局广义高股息

  短期调整的原因:房地产政策催化密度高点,也是内需改善预期发酵的阶段性高点,4月下旬以来的高切低行情告一段落。前期市场赚钱效应已扩散至高位,短期缺乏新的进攻方向,赚钱效应收缩在情理之中。调整期该坚持的判断:市场没有重大下行风险仍是基准判断。出口链、消费、周期都是Alpha强、Beta改善难持续。一季度有利于高股息资产占优的宏观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广义高股息投资为全年主线的判断不变。回调后更值得逢低布局的方向仍是广义高股息,继续推荐电力,家电和白酒,煤炭、石油、有色。海外催化对A股科技股的提振作用已有限,重申科技有效反弹的条件是国内产业催化。房地产政策还有后招是大概率,地产股等待短期性价比改善后做配置。

  光大策略:如何看待当前市场交易拥挤度?

  近期地产利好政策频发,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5月以来,基本面偏弱导致市场整体偏震荡,而地产是经济基本面偏弱的拖累项之一。此次地产利好政策出台,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市场情绪回暖。预计A股市场有望延续强势表现。配置方向上,高股息及顺周期值得长期关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高股息板块值得长期配置。政策对于分红也在积极引导,将会提振高股息板块情况。不过高股息板块的交易拥挤度目前偏高,可等股价或交易拥挤度回落后再进行配置。此外,国内经济未来有望持续修复,顺周期板块也值得关注。

  东吴策略:大宗商品和资源股本轮行情持续性如何?

  展望未来,有色商品价格的上行等待更多需求的线索,如全球制造业持续性景气;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新能源车的消费;新兴技术的发展对能源、金属等资源切实起到需求拉动的效果;中国地产改善等。若需求预期难以持续性改善,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可能面临一定的回调风险;随着国内地产行业的出清,黑色系商品有望迎来涨价,与有色商品的价格差将会逐步收敛;美元信用损失的宏大叙事短期难以证伪,大选年美政府有动力维持财政支出保证经济稳定,而美国债务高企将促使各国增持黄金,长期来看黄金处于上涨的大趋势中,而中短期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计价也为金价提供安全边际;原油的波动性主要受供给侧影响。地缘冲突,政治大选事件都可能对油价产生冲击,预计油价维持震荡;对于资源股而言,市场会基于商品价格的波动修正个股的业绩预期,但高股息属性的加持下,资源股具有“攻守兼备”的优势。

  中原策略:防御行业领涨 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电力等行业投资机会

  新国九条发布,推动市场走向成熟,提振市场长期信心。出口数据超预期,显示海外需求韧性和我国产品竞争力较强。物价随着食品价格降幅收窄,也出现一定程度恢复。管理层出台地产政策组合拳,有望稳定地产投资和提振内需,推动经济企稳。美国通胀回落,降息预期提前。随着国内利好政策落实,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当前内外环境整体有利于市场持续企稳向好,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保持震荡上扬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我们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电力、电网设备、石油煤炭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信达策略:熊市结束第一年市场的节奏

  2月以来,市场企稳后出现了难得的季度上涨,从估值、政策和各行业盈利周期所处位置来看,大概率熊市已经结束。历史上每一次熊市结束后,后续进入新一轮牛市周期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最强的两次分别是2008年和2005年熊市结束后的1年,最大涨幅分别有140%和89%,因为均出现了较强的盈利和较多的增量资金,熊市见底后的第二个季度(2005年Q4、2009年Q1),名义GDP增速都出现了底部快速回升,第三或第四个季度(2006年Q1、2009年Q2)开始,增量资金快速流入。比较中性的情形(2013、2016、2019年)熊市结束第一年,股市最大涨幅均在30%左右,节奏上年初第一个季度大涨20%-35%,之后在第二个季度进入明显的回撤,下半年随着盈利和增量资金继续出现乐观变化,再次出现缓慢上涨。通常情况下,熊市刚结束后一个季度,市场整体涨幅差别不大,差异主要是从第二个季度出现。上周开启的调整,我们认为可以类比2013年2-6月、2016年4-5月、2019年4-7月的调整,时间上还未走完,空间上不大。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11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