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能否撬动农村大市场
2024年05月25日 05:02
作者: 尹丽梅 张硕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下乡”曾被视为能够治愈车市创伤的一味良药。近几年,为进一步撬动广大的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下乡这项国家战略被推到聚光灯下。

  今年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始于2020年,转眼间,这一政策的推进已进入第五年。

  新能源汽车如何进一步在农村市场逐渐“落地生根”?如何在新的时间节点上破解农村市场充电基础设施短缺这一“老大难”问题?未来,如何进一步解决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缺失?

  近日,《中国经营报》邀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名誉理事长苏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中经传媒智库专家、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以及罗兰贝格汽车行业首席研究员张强,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下乡,进而抽丝剥茧,为进一步撬动农村大市场厘清思路。

  力度更大积极性更高

  《中国经营报》:近日,五部门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相较于往年,上述文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许海东:从2020年到2024年,受有关部门委托,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一直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实施。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确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

  其一,按照今年的政策,不仅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基础设施“下乡”也成为重要内容,这两者被有机结合了起来,而过去几年仅涉及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的下沉。

  其二,今年入选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目录的车型明显增多,去年仅有69款,今年则达到99款。同时,入选的车型也很丰富,覆盖乘用车、商用车、SUV、越野车、微型车、B级车、皮卡等低端以及中高端车型。而且,合资车企的一些车型也囊括其中,这体现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

  其三,我们明显地感受到,相比过去几年,今年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积极性更高。从申报的情况来看,今年车企一共申报了将近200款车型,各大车企都希望自己的车型能够入选。

  其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比往年更高。譬如,云南大理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还未下发的时候,已经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其五,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是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结合在了一起。今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国家拿出了“真金白银”给予补贴。而据我们了解,真正涉及需要报废汽车的用户群体应该在低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因此,新能源汽车下乡与以旧换新两大政策的结合有利于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其六,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指出,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与中国农业银行、途虎养车这样的社会第三方汽车维修平台,以及汽车之家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助力新能源汽车渗透到下沉市场。

  苏晖:往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是宣传力度比较大。而相较于此前几年,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可谓声势浩大。它与汽车以旧换新相结合,政策力度更大、覆盖的范围更广,这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张强:我关注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实施时间将从5月持续到12月,推广的周期更长。与此同时,今年的新能源下乡活动不仅包括了展览展示、试乘试驾,还组织了金融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的协同下乡,更加注重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进一步下沉到县域市场,提出要形成“1+N”活动布局,即以典型县域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推广模式。

  上述变化表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不断优化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农村市场的A面与B面

  《中国经营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持续推进五年,目前下沉的现状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崔东树:目前,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市场的渗透率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在一、二线,三、四线市场之间的差异较大。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纯电动车在三、四线市场的充电网络不够充分,加之纯电动车价格较贵,导致消费者购买二手燃油车的意愿更强,二手燃油车比新能源汽车更具性价比优势。

  因此,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市场的渗透率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不过,新能源汽车下乡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提升了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与此同时,各地在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到县域市场的同时,也对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张强:从这几年推进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成效显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相关部门连续三年在10省(市)开展18站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带动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410余万辆。从渗透率来看,据中汽协充换电分会统计,从2022年到2023年,农村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从4%上升到17%,增幅明显。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仍然不高,销售服务体系也未建立起来,尤其是农村市场。

  《中国经营报》:业内普遍认为,农村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增量市场,不过眼下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我们应如何衡量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

  贾新光:实际上,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车更适合“下乡”。在一些小城市以及农村,主要的代步工具仍然是两轮电动车(私人和小公司货运主要靠三轮电动车),这说明这些地区有接受电动车的条件和需求。对于县、乡、村(经济发展)而言,物流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当前,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正在加快完善,明显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出行用车需求。新能源汽车下乡可就农村市场在物流方面的需求进行发力。

  张强:农村市场将对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起到关键作用。未来,新能源汽车下乡还将推动乡村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这也契合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在城乡地区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乡村道路、能源、信息化等乡村综合实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

  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农村地区将每年新增百万辆以上汽车,新能源汽车下乡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市场。从长期来看,我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到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

  进一步打破“藩篱”

  《中国经营报》: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乡而言,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最明显的短板,你认为应如何行之有效地补齐这一短板?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取得较大实质成效,除了在充电基础设施上补短板,还需破除哪些方面的障碍?

  许海东:正是考虑到农村市场充电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商业模式还未建立等问题,国家正在推动国有企业加足马力布局。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商业性企业也会根据商业的需要在旅游景点甚至乡村等运用场景进行布局。

  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新能源汽车下乡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农村地区的一些消费者可能对电动汽车还不是特别了解。与此同时,售后以及维修服务也需要进一步下沉。在销售服务上,汽车之家、中国农业银行正试图通过其网点去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的销售。

  方寅亮: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市场以及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推广还需要突破以下两大挑战:首先,现有车型配置与用户需求不完全匹配,低线城市及县乡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在空间、成本等实用性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同时,售后服务网络尚未健全。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厂家及专业的第三方提供售后服务支持,而目前售后服务网络在县乡地区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对于上述问题,我认为,要优化产品的场景化设计,平衡经济性和性能配置,推出更符合县乡地区消费者实际出行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的车型。最后,通过代理、认证及自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提供及时、专业的维修和保养服务,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崔东树:要补齐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关键在于要推广慢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家庭充电桩的建设,应与家庭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结合,要推动家庭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农村地区电力体系与能源体系的自主化发展。

  张强:除了充电基础设施补足,新能源汽车下乡还面临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购车门槛过高、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的障碍。

  因此,要推动新能源车下乡进一步取得实绩,需鼓励整车企业推出一批适应下沉市场、符合农村市场的日常使用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商用产品。

  在购车门槛过高方面,需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优惠金融政策支持,如零首付、零利息等,降低购车门槛。针对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需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维修保养需求。

  贾新光:新能源汽车下乡,一个重要的点是要提供适应农村市场需要的产品,比如客货两用车。

  相对来说,农村市场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并不是那么重要,因此没必要搭载高档三元锂电池,可采用比较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还可以从充电设备小型化等方面来寻找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能否撬动农村大市场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