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蝴蝶扇动翅膀,意味着什么
2024年05月23日 10:05
来源: 南方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一只广州的蝴蝶扇动了翅膀,意味着什么?

  “这是巴黎翠凤蝶,这是绿凤蝶,这是木兰青凤蝶……”在白云山黄婆洞水库附近,梁哲韬指着吸水中的蝴蝶进行认种,记录员记下蝴蝶的种类、数量、环境温湿度等数据。

  “00后”梁哲韬是一名蝴蝶爱好者。他和一群蝴蝶爱好者一起,组队“追蝴蝶”,跑遍广州的白云山、大夫山、凤凰山等城市森林公园,自发做蝴蝶监测工作。

  “监测的是蝴蝶,看见的是生态。”在他们眼中,城市里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瞬间,不仅梦幻,更昭示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南方日报记者吴雅楠实习生廖璜

  “一只小蝴蝶关乎大生态”

  在白云山西门,上山路约5公里,但梁哲韬和队员们却走了近4个小时。

  这次上山,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监测蝴蝶。一路上,游客往来,熙熙攘攘。但梁哲韬还是留意到,一只网丝蛱蝶在草丛里晒太阳,翅膀上褐色的条纹纵横交织,像一张丝网勾勒的地图。另一旁,时有蝴蝶在花间飞舞。

  “一只小蝴蝶关乎大生态。”梁哲韬介绍,蝴蝶对栖息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对环境变化敏感,被视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气候变化、城市建设、人为破坏等因素都会对蝴蝶的多样性及种群数量造成影响,而通过长期监测蝴蝶,便能透视城市的生态和气候变化情况。

  实际上,敏感的蝴蝶也成就了一场生态领域的“城市蝴蝶效应”。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科研助理、在读博士生张晖宏介绍,以城市里的一只蝴蝶为中心,生态环境的微小变化,影响着它生存,而蝴蝶作为传粉昆虫,一旦消失或减少,又将影响植物群落维系,最终改变区域生态系统。从蝴蝶种群的变化来感知区域生态气候情况,这正是蝴蝶监测在做的事。

  梁哲韬带领队员一边看蝴蝶,一边忙着监测数据。按规范要求,他们沿着固定的监测路线,分多段记录沿线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海拔、生境类型、人流量、人为干扰、植物寄主、蝴蝶类别及数量等物种与环境数据。这天,他们在白云山的监测线路里,共监测到38种蝴蝶,其中,仅钩翅眼蛱蝶就有109只。

  在广州市内,除了白云山,大夫山、凤凰山也分布有蝴蝶监测路线。每隔一到两个月,梁哲韬都会带领队员,按同样的方法操作,重走这3条路线。

  “蝴蝶监测需更多人关注”

  “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蝴蝶。”梁哲韬回忆起第一次被蝴蝶吸引的场景。他记得,每一只蝴蝶的翅膀,都有着天鹅绒般的质感和蓝白斑点,扇动起来,像一群阳光下的精灵。

  当时,他上初中,跟随广州市少年宫生物环保老师陈锡昌学习,常去野外监测蝴蝶。陈锡昌是蝴蝶专家,担任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理事和广东省昆虫学会理事。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启动全国蝴蝶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以蝴蝶监测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陈锡昌带队在广东进行了多次蝴蝶监测,收集蝴蝶数据。梁哲韬跟着陈锡昌去野外,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他采用的蝴蝶监测路线、监测方法、看蝴蝶的门道,正是从那时开始学习和延续的。

  蝴蝶监测是一项持久的事,需要监测者长期做重复性工作。在梁哲韬所在的爱好者群体,大多是学生,他们自费进行监测。梁哲韬坦言,这是一个“用爱发电”的群体。

  和梁哲韬一样,从初中便开始关注蝴蝶的,还有杨源、陈骏荣等“00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迎着太阳,追蝴蝶去”。杨源是广州一所大学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初中便“啃”过一本大学昆虫学教材。他喜欢蝴蝶的“随机出现”,这种感觉就像自然里总有一种“不期而遇”的美好等着他。陈骏荣则喜欢摄影,在监测蝴蝶前,他是一个观鸟爱好者,也是一个公益爱好者。2018年开始,他参与过20个公益环保项目。看着漂亮的蝴蝶,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蝴蝶和蝴蝶监测需要更多人关注。”

  2022年,梁哲韬和杨源等朋友一拍即合,决定在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这天,自发成立“自然折叠”科普团队,扎根广州本土,做蝴蝶监测及自然知识科普。

  “想汇集更多力量,把广州的蝴蝶监测一直延续下去。”梁哲韬说,一开始仅有3个人的团队,如今已聚集起一个200余名蝴蝶爱好者的社群。

  为生态变化提供更严谨证据

  这些年做蝴蝶监测的梁哲韬感受到,在广州,城市蝴蝶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蝴蝶专家王敏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裳凤蝶出现在广州市中心。专家们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正在变化的信号。2020年底,梁哲韬的蝴蝶启蒙老师之一——初中生物老师、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理事杨骏,在广州记录到青园粉蝶的生活史。

  梁哲韬相信,坚持长期的蝴蝶监测,能为解读生态、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提供更严谨的证据,也能为普通市民感知气候和生态变化,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从事蝶类物种多样性及保育研究工作,张晖宏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来自蝴蝶爱好者们的监测数据,是生态变化相关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数据。科研机构将蝴蝶监测数据放到生态学模型中,利用生态学模型可以识别出某一区域的保护价值。

  “这些数据的可用性也很高。”张晖宏说,蝴蝶爱好者们大多有丰富的蝴蝶相关科学知识储备,对自然有热情,能够扩大调研范围,且善于分类,得到的数据大多比较可靠。

  “除了科研,丰富的监测数据,也能为评估环境管理成效,制定环境管理政策、评估环境质量改善等提供科学依据。”他说。

  如今,梁哲韬正和团队成员计划着将“自然折叠”蝴蝶监测和公民科学、自然教育相结合。除了既有的3条固定监测路线,他们尝试着在城市公园里开展蝴蝶监测的体验活动,让市民关注身边的蝴蝶和生态,感知气候变化,同时获得更多城市公园绿化建设的生态反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当蝴蝶扇动翅膀,意味着什么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