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都向新 文化提质
2024年05月23日 10:05
来源: 南方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文脉悠悠,潮涌西江,侨都人文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江门是中国侨都,“侨”是江门最亮眼的名片。这里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穿过千年长廊,侨乡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绵延不绝,形成丰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近年来,江门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机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人文湾区建设,以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为抓手,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为再造现代化新江门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张婧媛申红洲叶芷晴陈科明吴圣平

  焕新: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

  江门位于南海之滨,西江与蓬江汇合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文条件。由此催生出的陈皮、古典家具、小冈香等文化产业,成为江门一张张文化名片。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新会陈皮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近代以来,陈皮随着华侨足迹飘香异国,寄托了海内外华人的乡愁。在传承中不断发展,2021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预估值达230亿元,产业园年总产值112亿元,新会陈皮连续两年卫冕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

  产业化是非遗文化的焕新表达。江门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9个,近年来,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将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有效集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规模优势。

  如今,以新会陈皮、小冈香为代表的江门非遗产业,撬动了超260亿元的年产值。传承了近千年的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也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超100亿元。

  搭上产业集聚的快车,文化产业的能量不容小觑。而空间载体的支撑,让文化要素得到更好发展。

  江门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出台示范园区管理办法,中国侨都(江门)演艺产业园、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金盟文创园、新会古典家具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脱颖而出,实现规模化运作。今年,江门还持续推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式、集约化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梦工场”,优质资源与项目也在江门加快集聚。电视剧《狂飙》现象级传播,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带热江门影视旅游热潮;影视作品《怒火12小时》《读心神探》《棋士》等陆续在江门开机拍摄;首部原创华侨题材电影《故园飘梦》公映,《神秘家书》杀青,越来越多的资本来江门投资,带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

  创新: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

  走进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展示馆,各式各样立体书、卡片书、精装书、贺卡映入眼帘,随手翻开一本,书中立体的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儿童读物变得有声、有趣、好玩。在这里,一件件印刷品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创新。江门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加速数字文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数字制造。从传统文化到数字文化产业,从VR观展到沉浸式光影秀,新展位、新玩法、新体验层出不穷。一批文化制造企业成为“领头雁”,带领江门实现“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

  产业发展显优势。印刷业是江门最大的文化产业,其总产值占其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江门大力推动印刷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鼓励雅图仕印刷、鸿兴印刷、兴艺数字等龙头企业加大升级改造,建立智慧印刷工厂,提升印刷产品科技含量。

  目前,江门市共有印刷企业1359家,实现产值232亿元,从业人员4.2万,各项主要数据均占全省印刷产业的8%左右,建成印前、印中、印后及后备人才培养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利用优势制造业产业基础,江门不断丰富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生态,银洲湖纸业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和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文化遗产“活起来”。侨批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政传递载体,被誉为“岭南敦煌文书”,是世界记忆遗产。近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挖掘、包装、传播、活化这些“老物件”,全国首创推出“侨批中的党史”,用全新视角包装推出的16期“侨批中的党史”短视频、100余个融媒体产品,将“养在深闺”的侨批文化迅速活化为“潮流网红”;同时,注重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牵头打造了《侨批·家国》《侨批·中国》等18部侨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被广东省文化界赞为“江门戏剧现象”,让侨批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火起来。

  文化形态“动起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华侨文化可看、可观、可体验、可感受。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利用VR技术激活了视觉、听觉以活化侨史,颇受市民游客欢迎。

  空间有限,看见无限。走向“文化智造”,江门侨批文物迎来新生,一个共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所谓文化,既不是单向度的静态展示,也不仅是依赖黑科技,而是一种邀约、一种对话、一种交融。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探索之路,在这片创新沃土上翻开新的篇章。

  上新:文旅融合加速出圈

  特色非遗民俗、精品好戏连台、CityWalk漫游……“五一”假期,江门又小火了一把。全市举办文旅活动近300项,接待游客2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旅游收入13.17亿元,同比增长6.58%。

  文化“活”了,旅游才更“火”。当前,江门全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新标杆、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积极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消费新亮点,是江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

  先是消费新场景开“卷”。江门打造“3.3精彩之旅”,持续解锁旅游新玩法,给大家带来惊喜:白天打卡中国侨都华人华侨博物馆,领略华侨漂泊海外的历史和故事;夜晚漫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感受百年骑楼下的夜经济与烟火气。再到江海区从云道一路漫步釜山公园、白水带公园,到新会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感慨大师风范,观赏“百鸟归巢”的壮美景观,到台山川岛看碧海蓝天与渔港风情、品鲜美海鲜,到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体验百年风情。

  再者举办各类文旅体活动。“为中国起舞”群众性舞蹈系列活动、“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侨都江门武术展演、粤港澳武术(醒狮)邀请赛等活动群众喜闻乐见,擦亮“舞蹈之城”“武术之乡”文化品牌。年初,“江门小醒狮勇闯东北”研学活动引起全网关注,醒狮、蔡李佛、咏春等文体活动带动江门城市面貌出新出圈。借势“引客入江”,“来江门过大年”等新春文旅活动启动,赤坎古镇、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多地上演国家级非遗泮村灯会、醒狮、舞火龙等精彩巡游,展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

  还有形态多样的文创IP,迎合大众潮流。醒狮摆饰、龙舟模型、咏春人偶、文创明信片……在江门,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早已不是新鲜事。全市连年举办文创设计大赛,通过现代化思维、技术,对侨乡文物、民俗活动等文旅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让非遗文化得以无限延展。

  江门还向外界递上一张新名片。元宵节,江门向世界发出邀请,开启第二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发布“啡尝侨都”产业之旅线路,打造文旅消费深融合。作为全国28个咖啡馆数量超过1000家以上的城市之一,“江门茶饮”和“侨都咖啡”品牌IP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江门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供远方。眼下,江门打造“江门3.3精彩之旅”,发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创,让每一个市民成为城市的代言人,深度挖掘江门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看见江门、体验江门、喜爱江门。

  侨都气象,常读常新。在文化强省、文沁湾区的东风之下,侨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比翼齐飞”。

  ■声音

  江门首部原创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导演李伟年:

  讲好华侨故事是侨乡人的使命

  江门首部原创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观影交流会将于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200多名观众将看到一位老华侨回国寻根的故事。

  “希望能有更多海外华侨华人了解这段历史,并且能回到家乡创新创业。”电影《故园飘梦》导演李伟年说,作为一名侨乡人,能讲述家乡台山的故事,他感到很幸运,希望未来还能继续拍摄华侨主题的电影。

  《故园飘梦》是一部江门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影片以美国老华侨带着自己的孙子回到故乡台山寻根为主线,展现一个华侨家族的百年历史。江门是华侨文脉的传承地,《故园飘梦》则是江门推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出的最新注脚。

  李伟年从小听着长辈们口中的华侨故事长大,深受侨乡文化的熏陶,也因此,从事影视行业多年的他一直想要拍摄一部侨乡主题的电影。“侨乡和其他地方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乡愁特别浓,很多人的家族在几代之前就背井离乡,聚少离多,经历很多坎坷才能见面,甚至一辈子再也没有回来。”

  李伟年坦言,电影中的故事其实是千万侨乡家庭的缩影,“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原型,但某些人物是有原型的”。

  《故园飘梦》从2020年在江门台山启动项目,到2023年3月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证,历时3年多。实际拍摄虽只用时40多天,但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光是勘景就用了1年多。

  “电影呈现出来的都是江门本地的特色景观。”李伟年介绍,《故园飘梦》更像是呈现侨乡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的万花筒,“在影片中,我加了很多本土文化的元素,比如飘色、碉楼、广东音乐、台山的非遗项目‘九人排球’,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

  除了满满的侨乡文化元素外,大胆采用台山本地的素人出演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只有我们本地人,才能最好地体现本地人的精神面貌。”李伟年解释,虽然最开始选择素人出演有制作经费的考量,但他认为,用当地人来表现侨乡故事,会更加“原生态”和“接地气”。

  2023年9月,《故园飘梦》亮相第4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并入选中国影展作品。10月17日,该影片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10月23日,电影正式上映。

  “所有的漂泊都是为了回家”,这句宣传语打动了许多人,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李伟年说,《故园飘梦》上映前后,受到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众多关注,仅电影官方抖音号和视频号累计总浏览量就超过了1600万,许多海外乡亲纷纷留言期待电影。“讲好华侨故事是侨乡人的使命。”李伟年说。

  ■新实践

  开平赤坎以文塑旅,打造大型文化休闲度假区

  小城出圈记

  当你来到开平市赤坎镇,会发现这座小城,古老与现代比肩,潮流与质朴并存。这里既有南洋风情,也有岭南烟雨;既有灯红酒绿的酒店民宿,又有穿越百年的骑楼风光;既有各地的网红小吃,也有当地特色的“三点三”美食。

  放眼大湾区,赤坎古镇如同藏在深闺中的扁舟,闯荡了370多年。开平作为著名的华侨之乡,数百年前的华侨已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促使他们在国外努力奋斗,把赚到的血汗钱倾囊相助于家乡的骑楼建设中。如今,赤坎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骑楼建筑群,600多座骑楼,延绵3公里。2007年,赤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然而,喧嚣了大半个世纪的赤坎骑楼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处于自然消亡边缘,出现结构松动、墙面剥落、楼体坍塌等破败景象。打造赤坎华侨古镇成了大势所趋的解决方案,这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9月,赤坎镇成功引进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随后,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下称“赤坎华侨古镇”)呼之欲出。

  “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共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66亿元,包括上下埠历史街区和入口片区。”赤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赤坎华侨古镇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休闲度假区。2023年1月10日,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一期)启动试运营。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赤坎华侨古镇,或乘坐有轨电车,或迎风漫步徐行,徜徉在河畔连片中西合璧的骑楼巷道间,不时发出“好像走进了电影世界”的感叹。

  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曾是8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除了《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醉拳Ⅱ》《香港的故事》等电影,一些电视剧如《风雨西关》《东山飘雨西关晴》等也选择以赤坎华侨古镇作为摄影场地。

  龙年春节以来,赤坎华侨古镇逐渐成为“顶流”明星的集聚地。香港艺人麦长青、江美仪、郭柏妍、罗毓仪等人在这里感受中西合璧的古朴韵味。迪丽热巴、刘宇宁、张凌赫等艺人也现身开平,随后赵丽颖、林更新等演员也在赤坎华侨古镇录制综艺节目。

  “我们积极活化赤坎华侨古镇、蚬冈墟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将碉楼、骑楼街等元素与著名影视文化IP结合,推出影视旅游精品线路。”江门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赤坎华侨古镇为例,今年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含入口片区)34.08万人次,总收入同比增长380.96%,游客和营收增幅均列全省景区首位。

  短短两三个月,江门密集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在明星效应下,文化魅力十足的侨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古镇的景色很美,这些骑楼建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开平当地的文化底蕴。今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戏台广场的醒狮表演,同时很期待晚上的打铁花表演。”佛山游客陈先生说。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切的一切,正在让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南粤小城讲述的老“故事”回味悠长,新“故事”出圈出彩。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侨都向新 文化提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