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正医疗冲刺港股IPO 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
2024年05月22日 19:57
作者: 王卡拉
来源: 新京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港交所近日披露,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企业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卓正医疗”)递表港交所主板,冲刺港股IPO。此次IPO募集资金,卓正医疗计划用于升级现有医疗服务机构及设立新的医疗服务机构,在适当时机出现时收购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中业绩良好的医疗服务机构、信息技术系统升级、运营资金等。

  近一年来,除了卓正医疗外,还有明基医院、树兰医疗等多家民营医疗机构谋求港股上市,民营医院扎堆上市为哪般?

  营收逐年增长

  卓正医疗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中国各地拥有及经营21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9家诊所和两家医院,战略覆盖中国11所城市;在新加坡开设了三家全科诊所。

  卓正医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实体医疗服务和线上医疗服务,其中,实体医疗服务营收贡献占比超83%,实体医疗服务就诊人次逐年上升,就诊次均费用约1000元出头。线上医疗服务就诊人次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就诊次均费用百余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对此,卓正医疗表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付费患者就诊人次持续增加,反映公司在客户群增长方面的努力及能力。医疗服务机构就诊次均费用波动,主要归因于服务组合变化,特别是就诊价格及费用不同的各种专科比例的变化。线上医疗服务平台的就诊次均费用减少,主要是应客户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及为了拓阔在线患者群体,同时加强公司在线上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地位调整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从业绩上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卓正医疗营收分别为4.17亿元、4.73亿元、6.9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23年实体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加近2亿元,主要是因为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及内科收入增加。

  尽管营收逐年增长,但卓正医疗仍处于亏损状态,上述报告期内亏损额分别为2.51亿元、2.22亿元、3.5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8.26亿元。其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分别为1.4亿元、8737.1万元、2.89亿元,随着卓正医疗股权价值增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2023年大幅增加。

  撇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等影响,上述报告期内,卓正医疗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2亿元、1.23亿元、4360万元。卓正医疗预计,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并入账列作股本增加及股份溢价后,不会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而确认任何进一步亏损或收益。单从经营亏损来看,卓正医疗2023年的经营亏损减少至6693.3万元。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卓正医疗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包括计入收入成本、销售开支及行政开支的开支)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75.2%、80.2%及63.2%。卓正医疗表示,倘若日后该等成本增加,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行政开支也是影响净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报告期内,卓正医疗的行政开支分别为1.44亿元、1.83亿元、1.92亿元。

  不过,这三年卓正医疗的销售开支占总营收比分别仅有2.4%、2.7%、1.2%,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低于中国私立中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同业的行业平均值。对此,卓正医疗表示,公司发展不依赖广告,声誉是建立在医疗质量基础之上,最有效的营销渠道是患者的口碑推荐。从卓正医疗披露的患者回头率来看,上述报告期内的患者回头率均超过了71%。

  曾历经多轮融资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在中国覆盖的城市数量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卓正医疗在所有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集团中排名第一;按2023年付费患者就诊人次及收入计算,在中国所有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集团中分别排名第二及第三。

  在冲刺港股IPO之前,卓正医疗曾完成多轮融资。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4年至2021年,卓正医疗共获得A-E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7亿美元。手握资金的卓正医疗,实现了快速扩张。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公司打算继续通过内生增长和战略收购,扩大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并渗透到更多新一线城市。

  战略收购方面,主要针对年收入超过1亿元,已实现净利润或正运营现金流量的医疗服务机构。该公司董事认为,存在足够多的潜在目标供选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有超过1000家符合卓正医疗目前设想的所有选择标准的私立医疗服务机构,并可能成为潜在收购的目标。

  不过,收购亦可能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卓正医疗坦言,公司在实施扩张计划时,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招募有经验的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获得必要的许可证和执照以及维持竞争优势。

  多家民营医院谋求港股上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高端私立医疗服务市场的总收入从2019年的178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6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3%,预计2023年至2028年将继续以14.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达到7221亿元。

  近一年来,除了卓正医疗外,还有美中嘉和、佰泽医疗、明基医院、树兰医疗、陆道培医疗集团、爱维艾夫、马泷齿科递交了港交所的上市申请。其中,民营肿瘤医院美中嘉和曾三度递表港交所,最终于今年1月9日上市,截至5月21日收盘,美中嘉和股价累计涨幅已超145%,总市值达250.7亿元。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为民营医疗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随着疫情影响的结束,民营医疗市场进入复苏期,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寻求在港股上市。”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告诉新京报记者,民营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民营医疗市场的活跃度。民营医院争相上市的原因可能包括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及为原始投资者提供退出机制等。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有助于其进行扩张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上市后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也会提高,有助于增强公众和投资者的信任。

  虽然民营医疗市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邓勇指出,民营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华润医疗宣布关闭淮阴医院业务,提到了获客难和盈利难的问题,反映出民营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客户获取、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提升等。“民营医院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邓勇强调,民营医疗市场正在复苏并迅速发展,但其中的竞争和挑战也同样激烈。上市可以为民营医院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和解决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卓正医疗冲刺港股IPO 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