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22日 19:50
作者: 徐蔚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5月22日,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寻找新质生产力”——“科创100”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博时基金2024年调研行启动会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聚焦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这十七个赛道。二级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九大未来产业。在风险偏好抬升的前提下,新质生产力将在二级市场上迎来比较长期的投资机会。

  李超表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要重视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力,即科技革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都以碎片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主导,最终可能出现人形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具体到二级市场,李超做了两分法,提出传统生产力聚集于三大行业——周期、消费和金融;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大科技行业,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等大制造行业和医药生物等大健康行业。

  在李超看来,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三大关键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驱动科技创新、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型人才和能够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掌握和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其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具体来看,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使得科技创新的收益最大化,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和应用;打通束缚要素流通的堵点卡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等;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给予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回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全球共同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共享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福利提升。

  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李超认为,从构成上看,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对应着十七个产业,包括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其中,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政策层面,李超表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近几年,重大会议及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货币、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2023年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就财政政策而言,财政政策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及科技政策发展,主要从项目资金、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方向给予支持。从产业政策的角度,产业政策将坚持创新推动,一方面依托新型兴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谈到今年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时,李超预计,下半年A股大盘总体趋于震荡,结构性行情或仍是主流。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红利类资产;二是上游资源品有望形成量价齐升的行情;三是新质生产力尤其是“未来产业”9大赛道对应的成长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