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危机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读《极速应对》
2024年05月20日 04:2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诸多机构倒闭,美国经济也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痛苦的衰退,甚至引发欧债危机等后续全球效应。这场危机也引发了智识层面的大爆炸,不仅刺激经济学、金融监管领域的专家作出诸多反思,也部分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从总结经验的角度看,如何评估这场危机,包括爆发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非常重要。《极速应对》就是这样一本书,通过多位一线金融危机应对者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复盘,给后世留下一本应对危机的务实操作手册与备忘录。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撰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欠未来的危机应对者一份指导手册,一份我们自己在应对危机时从未得到过的手册。”

  提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人们肯定忘记不了当时“救火三人组”: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蒂莫西·盖特纳。不过,抗击金融危机的不仅只有他们,还有背后的合作团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来自不同党派的两任总统、政见分裂的国会、美联储、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上千名不同领域的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如何评估美国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救助政策?通常的角度是看经济数据:

  首先是平行对比,尤其对比同时期的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衰退从2007年12月持续到2009年6月,失业率从2007年5月的4.4%上升至2009年10月的10%,但是美国的实际GDP很快就走出低谷,大概在13个季度之后就恢复至衰退前的峰值;危机爆发10年后,美国的实际GDP已经比危机前高点高出15%,好于德国、英国和法国。

  其次与历史对比,也就是对比以往的金融危机。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思·罗格夫研究了100次系统性银行危机后发现,“发达经济体实际人均产出从峰值到低谷的平均跌幅为9.6%,持续时间为2.9年,人均GDP恢复到衰退前峰值的平均时间为7.3年”。对比来看,美国的恢复好于这些历史经验数据,实际人均GDP在6个季度内下降了5.25%,并在不到6年的时间恢复到了此前的峰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没有争议。比如,从人均GDP恢复的角度看,美国没有超过德国,而且金融危机之后富有人群的资产很快恢复,这让中下阶层有了更多相对剥夺感。并且直到今天,人们对当时的金融危机救助方案仍然存在争议。

  站在救火三人组的角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继1929年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然而美国经济却没有遭受类似大萧条的冲击,经济不仅缓慢而持续地扩张,而且失业率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正因此,他们自认是避免了一场新的大萧条,但是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所有人认可。一是不少民众在危机中遭受损失,失去了房子,甚至工作,危机对他们个人而言是真实存在,而针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效果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直观感受的。二是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来看,非常时期的应对策略自然不同寻常,很多授权突破了常规,这些都与美国根深蒂固的保守自由主义传统相悖,在政治上并不加分。与危机三人组合作的政治家也深知这点,比如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议员巴尼·弗兰克就说:“你不能将我们避免了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一项政绩到处宣传。”

  回顾这场浩大的危机,一切仿佛就在昨日。身在局中,危机应对人员常常有“救火”的感觉,面对如火如荼蔓延的金融危机,他们需要联合各方面力量,说服政府授权,做出非常规的灭火行为。金融危机看似突然爆发,但其实也分为不同阶段。作者在书中把这场危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这个阶段主要体现为房地产问题,一些抵押贷款机构倒闭,被认为具有挑战性但总体可控;第二个阶段从2008年3月至9月中旬,这个阶段的标志事件是贝尔斯登倒闭,不确定性和更深的担忧开始泛起;第三阶段从2008年9月中旬至2009年12月,这个阶段的标志事件是华尔街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恐慌是其主要特征。

  与危机相对应的是危机应对的不同阶段,本质是从常规应对进入非常规应对。当常规的最后贷款人措施也无法平息恐慌时,危机对应措施不断升级:首先是央行通过再贷款向非银行部门提供流动性;其次是政府直接救助濒临倒闭的金融巨头;最后政府为整个金融体系大量注资和提供担保。相关应对措施还包括努力阻止经济大幅衰退,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快速促使经济复苏。虽然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比起日本等国政府,已经灵活快速得多,但是依旧存在很多障碍。比如,政府在危机刚开始爆发时,没有抑制恐慌所需的权限,而不同党派的政府换届也使得国会陷入分裂,最终国会同意授权还是不少人的通力合作结果。

  回顾这些经验教训,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八大金融危机的简明经验,即强有力的监管结构是减少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损失的必要条件;强有力的监管结构无法代替强大的危机管理能力;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准备好应对各种意外情形;做好在金融危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沟通;总会有反对早期干预的力量存在;过迟的干预措施限制了取得良好结果的可能性;过迟的干预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出现意外后果的可能性。这些经验也许在平时看来有些鸡汤,但都是金融危机救火队员亲身涉险的经验之谈。

  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学、金融学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不容置疑的原则,存在颇多争议空间和不确定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的认定就出现了不少改变,表现为危机爆发前相当自信,危机爆发后才发现主流学界几乎无人给出靠谱的预测。这恰恰说明经济学本身存在问题,使理论研究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壁垒。

  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认为,经济学不是物理学,不是模型就可以完全界定的世界,应该更类似医学,针对不同经济体的不同问题开出不同的药方。专业人士犹如医生,大众或者经济体犹如病人,也许生病而不自知,但是他们仍旧有权力要求专业人士做出说明,进而做出选择。从这个意义而言,本书始终具备经验价值,而且不应仅仅定位为危机应对者,也应该包括普通大众,毕竟他们也是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利益相关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从金融危机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读《极速应对》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