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持续深入,更多外资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中意财险股权交易近日获批,从而完成了从中外合资险企到纯外资险企的转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方股东的彻底退出、企业性质的改变,中意财险的经营短期或面临一定挑战,但外资股东全资控股,说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其长期发展也被看好。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加深,将进一步吸引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企业也将获得更好发展。
中意财险变为纯外资险企
中意财险近日发布公告称,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资本”)将所持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集团事项已获监管批复,中石油资本退出该险企股东行列。这也就意味着中意财险正式由合资险企转变为纯外资险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方股东的彻底退出,企业性质的改变,中意财险的公司名称、品牌标识、高管团队及董事会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中外合资险企通常采取“相互制衡”的治理架构,从中外合资险企变为外资独资险企,公司的治理架构将打破过去相互制衡的模式,将更有利于其治理机制及公司文化的形成。
同时,从中外合资险企转变为外资独资险企,公司战略可能会发生重大战略调整,其经营策略也将随之变化,且战略规划及执行将更具有一致性。此外,陈辉认为,随着中石油资本的退出,短期内中意财险会面临较大的人员结构的挑战。
中意财险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有17年。不过,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后,中意财险与中国石油集团的关联业务逐渐减少。根据偿付能力报告,中意财险今年一季度承保了中国石油的企财险、车险等,累计重大关联交易约4954万元,约占其保险业务收入的9.4%。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一般中外合资险企会有一些股东业务资源,中方股东彻底退出后,这些业务可能会逐渐淡化,短时间内对公司业务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其重点还是发展市场化业务,这也是任何一家公司发展的方向,即要降低对股东业务的依赖,发展市场化业务。
外资加大投资力度
随着中意财险从合资险企转为纯外资险企,我国纯外资保险公司已有5家。2019年,法国安盛集团完成从国内股东手中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安盛天平成为我国外资独资财险公司。2020年,友邦保险“分改子”(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获批,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2022年,中德安联保险变身外资,并更名为安联人寿;2022年12月份,汇丰保险(亚洲)受让国民信托50%股权获批,全资持股汇丰人寿;2024年5月份,中意财险变为纯外资险企。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相关政策稳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外资险企纷纷看好我国保险市场,通过收购股权、增资等方式不断加快布局步伐。除了上述5家纯外资险企,近年部分合资险企的外方股东加大投资力度,获得相关险企控股权。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外资加大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力度,或有更多合资险企转外资险企的案例。
陈辉表示,中外合资险企的中方股东多为国企或央企,在近年“聚焦主业”的改革方向下,国有企业有退出合资险企的趋势。同时,由于此前合资险企“相互制衡”的治理架构,使得部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低于预期,也是中方股东退出的原因。他认为,随着外资独资险企的增多,或将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分化,这也要求保险公司围绕“聚焦、专业、创新、整合”的战略,进行“再定位、再规划、再出发”。
朱俊生认为,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以及外资险企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两大因素共同促成外资险企加大对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通过全资控股的方式,可以更好践行自己的发展战略,也是他们积极谋求全资控股的动因。
在朱俊生看来,外资独资公司数量增加将对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过去的经验看,外资险企经营整体比较审慎,同时有全球市场及统一的业务标准,同时,不少外资险企经营时间较长,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周期,因此,也能较好坚守保险经营的规律,这些都可以为当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