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05月15日 01:27
作者: 闫坤 张晓珉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构成经济复苏韧性的强大基本盘;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形成上拉效应,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得成效;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外贸开局有力,出口平稳增长。但也要看到,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接下来,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深化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认识,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消费贡献明显提高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开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速高于GDP水平,对GDP的贡献率较2023年一季度抬升1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明显增强。长期以来,工业都是GDP增速第一大贡献行业类别,一季度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7.6%,较去年同期上升15.7个百分点,显示我国工业体系的恢复韧性。在新发展格局下,以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从“三驾马车”来看,在政策推动下,消费需求发挥压舱石作用,投资需求平稳增长,进出口有所回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9%、0.6%和0.8%。

  消费持续复苏,构筑经济增长压舱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5.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同比贡献率为73.7%。分消费类型看,必选消费增速保持相对高位,显示出较为显著的韧性和抗周期性。地产相关消费增速有所回暖,且增速呈逐月加快迹象。从消费增速看,增速最快的行业是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同时,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1.6%,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增速高约7个百分点。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线下消费方面,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达10.0%,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投资支撑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9.9%,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是投资三大分项中增速最快的项目,对经济增长和投资形成拉动效应。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2023年9月以来逐月增高,今年一季度增速高于2023年全年1.5个百分点。从民间投资来看,制造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好活力,一季度同比增速高达11.9%。

  从行业结构看,高端制造业增速较快,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8%,较制造业全行业增速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

  从驱动因素看,盈利能力回升和资金宽松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撑进一步巩固。以工业企业利润为例,今年前2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0.2%,实现由负转正。历史数据表明,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对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领先性,随着利润逐渐好转,有助于支持制造业投资态势向好。

  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一季度,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75%,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5个百分点,与制造业投资共同推动了投资额增长。基建投资存在一定的“央地分化”特征,较多依赖中央财政资金的领域增速较快,特别是水利管理是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重点投向领域。同时,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的基建投资增速相对较低。

  外贸开局有力,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好于预期,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较去年四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与外贸价值同比增长印证,一季度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5.1%;从新出口订单PMI指数来看,3月重返景气区间。分区域看,我国贸易格局呈现区域分化特征,其中对东盟出口稳步增长,对亚非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区域出口增速较快。分产品看,产业结构向技术驱动转型,机电产品维持出口首位,能源、食品等进口增速较快。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汽车、船舶分别增长8.6%、21.7%、113.1%。

  社会融资和货币供应平稳增长,资金活化程度有所提高。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有所下滑,但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随着经济“轻型化”,对社融和M2的总量依赖将有所下滑,社融增速边际下滑符合经济转型特点。从社融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规模和政府债券是下拉社融增速的主要因素。此外,信贷利率下行且期限利差缩窄,社融的期限结构有所抬升。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财政支出加力提效

  一季度,我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服务业相关税收增速较高。财政支出坚持加力提效,在社保和教育等方面支出比重最高,特别国债为财政发力提供了资金来源支持。特别是财政政策将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首先,财政收入保持平稳,服务业相关税收增速较高。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同比下降2.3%,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财政收入25805亿元,同比下降6.5%;地方财政收入35072亿元,同比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上升。从一般预算收入的构成来源看,税收收入为49172亿元,同比下降4.9%;非税收入约11705亿元,同比增长10.1%。税收收入占预算收入比重维持超八成。分行业看,服务业相关税收增长较快。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4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2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税收收入增长6.8%。此外,部分高端制造类行业税收表现良好。

  其次,财政支出坚持加力提效,特别国债提供增量支持。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

  从支出进度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24.5%,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从具体支出科目看,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支出进度较快。在经济新动能方面,财政支出发挥了精准直达的政策特征。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锻长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跨越式发展。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8004亿元,同比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852亿元,同比增长1.9%。截至4月上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8.68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5.1%,即转移支付已完成年初预算超八成。

  从支出领域看,前五大领域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从支出增速看,增速较快的领域有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债务付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

  从支出资金来源看,1万亿元特别国债相关政策安排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增发国债资金重点投向了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1%、13.1%、53.4%。

  再次,财政政策将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助推经济结构转型。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有助于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以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并统筹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扩大内需方面,统筹相关国债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积极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扩大国内消费。

  宏观政策积极作为保障经济平稳复苏

  为保障经济平稳复苏,宏观政策应保持积极作为。在政策力度方面,应发挥政策前瞻性,适时调整。在政策着力点方面,应以财政政策为发力重点,并兼顾供需两侧。此外,应深化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认识,多措并举扩大内需。

  第一,对短期经济形势保持乐观,宏观政策应继续发力。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等部门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同时,也要注意到,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如消费增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我国经济具有“前高后低”的季节性规律,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宏观政策仍需保持积极作为,保障经济平稳复苏。

  第二,以财政政策为发力重点,并兼顾供需两侧。近段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有所减弱,应发挥财政资金传导机制灵活,直达微观实体的优越性,将政策舞台更聚焦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供给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当前更应关注需求侧,应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通过税费减免、招聘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失业保险等多种方式筑牢就业、民生等社会底线,着力扩大内需,在保障供给侧产业升级的同时,助力需求侧协同共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深化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认识,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消费可以带来利润促进长期投资,投资可以改善消费质量并进一步推动消费潜力释放,从而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有效扩大内需。要进一步培育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重点促进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打通消费品、中间品和设备设施投资链。要改善投资结构,提高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数量,重点扩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绿色化转型投资、公共服务投资。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降低部分行业的投资门槛,提升消费者和企业家预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